空气质量官方数据与美领馆数据为何不同?专家:标准不一

03.04.2015  16:31

点击查看视频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吴聃 吴忧)“为什么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成都环保部门给出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相差甚远?”“是不是环保部门谎报数据?”针对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许多网友有着这样的疑问。日前,记者从环保监测部门了解到,标准不一、监测点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环保监测部门并没有谎报。

空气质量监测人工干预较少

环保部门如何监测空气质量?日前,记者探访了位于西南交通大学内的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监测站。在监测站的楼顶,几个采样头伸向空中。工作人员介绍,空气经过采样头,就进入站内的监测设备,在污染物分析仪内进行分析。记者注意到,整个采集、分析为全自动化流程,基本不需要人工操作,经过运算得出的空气质量指数也会实时显示出来,并不用人工统计。

我们对成都市的评价,是综合了我们分布于成都市的7个点(的数据),从而作出的综合评价。”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刘培川介绍,“而且我们是对六项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PM10、 PM2.5,对它们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许多网友注意到,就是这样得出的监测数据,往往与美领馆公布的数据有出入,有时甚至相差2-3倍。“我们到底该信哪个?”环保监测部门认为,官方的数据更为全面、客观。

两种标准结果不一

4月2日,在做客四川在线《民生直通车》栏目时,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的副站长罗彬详细解释了双方在评价标准上的差异。

我国现行空气质量标准是2012年出台的空气质量标准,需要测6项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美领馆只是针对PM2.5一项进行监测,如果要比较的话应该是比较所测PM2.5的浓度。 罗彬说,就PM2.5一项来说我国的标准是与WHO(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标准接轨的,是以这个标准来评价空气质量的,“美国领事馆是基于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的,美国空气质量标准相当于WHO(世界卫生组织)第三阶段的标准(即75微克每立方米)。

罗彬表示,基于两种不同的标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的话,空气质量指数是不一样的,会出现指数成倍的差距。

总体上看,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污染物控制项目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罗彬说,“但由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PM10、PM2.5等污染物的限值目前仅能与发展中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普遍采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标准仅仅与世界“低轨”相接,要实现与WHO提出的准则值(即25微克每立方米)接轨,我们还将有更长的路要走。”

整个成都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点与美国领事馆监测点相比,覆盖更广。”罗彬介绍,这也是导致美领馆监测数据往往高于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