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穷窝兴产业 扬眉吐气甩“穷帽”

12.01.2017  20:09

 

 

五红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

 

        □记者 刘佳 文/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奋斗目标,四川打响了脱贫攻坚首场硬仗,全省上下始终聚焦计划脱贫摘帽的5个贫困县、2350个贫困村,105万贫困人口,在“3+10”脱贫攻坚制度总体设计基础上,形成万众一心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攻势。
蜀乡新故事
    昔日穷山村
    今朝换新颜
    2017年新年前夕,记者来到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的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工地上,看到所有搬迁户的房屋主体工程已完工。动作较快的村民已将外墙粉刷好,搬入新居了。“春节前,所有搬迁户都能入住。”该村村支书苟小平告诉记者。
    五红村七组贫困户王思秀是搬迁户之一,目前已入住新居。这位68岁的老人患有白内障,最近她在政府的帮扶下做了手术,恢复了部分视力。走进王思秀的新家,记者看到整栋房屋有两层,宽敞明亮。“我家老房子是木楼,比较破旧。现在条件比起以前,那是好多了。”王思秀高兴地说。
    沿着五红村的集中安置点拾阶而上,2016年刚建成的生产便道像盘踞在绿色坡地上的长龙。站在半山坡放眼望去,该村种植的900多亩核桃尽收眼底。
    “五红村2016年新种了300多亩核桃树。全村能利用的土地,几乎都栽上了核桃、脆红李等经济作物,从长远看效益应当是非常好的。”苟小平说。
    2016年五红村成功摘掉“穷帽”。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村级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2016年10月16日,在国家发改委举办的第三个扶贫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五红村作了主题发言。“要想脱贫致富,首先是群众要有主体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脱贫最关键还是靠我们老百姓自力更生。”苟小平说。

年终锐观察
好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17个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从17个领域制定了扶贫专项2016年工作计划,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间表,在“3+10”组合拳基础上,形成了“3+10+N”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一年间,蜀乡干群见证巨变——
    来自省扶贫移民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全省21个市(州)对2507个贫困村退出达标情况进行了逐村验收,得出初步结论:纳入全省2016年目标任务的2350个贫困村达标。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 (市、区)对107.7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达标情况进行了逐户验收,其中纳入全省2016年目标任务的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达标。2016年年底,由省定点扶贫牵头单位组成的83个工作组,派出3000名干部,对155个有扶贫任务的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和“五个一”帮扶情况进行大规模抽查,加上省级直接对5个计划摘帽贫困县的验收考核评估,实现了160个县全覆盖。
    2016年,我省计划实现2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省144个县市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成住房97686套、建成率达133.1%,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16年,我省扶贫大数据平台初步建成。其中,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进一步摸清了贫困家底,研发并建成“六有”大数据平台。分类完成了“五个一批”复核认定工作,初步确定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239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116万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78万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171.3万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7.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