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3.7万农村贫困人口摘“穷帽”

21.07.2014  16:55

  今年以来,绵阳市积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精确瞄准农村扶贫对象,结合贫困户优势,有针对性地实行定点定向帮扶,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1至6月,全市已有3.7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扶持,顺利实现脱贫致富目标,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按照国家新的扶贫任务,我市将在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中,帮助45.2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其中今年全市计划减少6.34万农村贫困人口。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我市在继续做好秦巴山片区平武、北川25个村连片扶贫开发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其他地区79个贫困村村社道路、贫困农户安全饮水、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和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切实让贫困群众收入得到明显提高。 

  与以往不同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扶贫成效,今年来,我市积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及时出台了《绵阳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在游仙、三台开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试点工作,将全市仍处贫困线上的24.27万扶贫对象落实到人到户,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并深入分析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对症扶贫”、“一户一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量,加大扶贫地区投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我市还严格落实扶贫开发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措施,积极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切实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大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在强化“输血”的同时,着重从提高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入手,既解决贫困人口眼前之困,又从贫困人口长远生计出发,努力提升其持续增收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定点扶贫、“挂帮包”等活动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方式,有序推进“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大型公益活动开展,倡导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社会新风尚,成功争取省农业厅在北川投入项目资金4573万元,并引导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级爱心人士投入3408万元,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705万元,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贫困群众最急需、最紧迫解决的现实问题。 

  截至目前,我市已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7417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8114万元,市县级扶贫资金1190万元),在北川、平武实施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2个,在三台、江油等7个县市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项目覆盖秦巴山片区连片特困地区、龙门山区高山村、丘陵地区旱山村“三大片区”79个村。通过扶贫项目扶持,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一大批困难群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