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沟里来了驻村帮扶队

01.07.2014  13:57

□记者  李淼

穷山沟来了帮扶队,指路子,挣票子,领着穷人奔好日子!”巴中市恩阳区恩阳镇高店子村的极贫户董子建虽是个盲老汉,心里却跟明镜似的。董老汉所夸赞的,正是我省即将全面启动的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近日,全省多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前探索驻村帮扶工作,大批干部挽起裤腿下沉扶贫一线。

村里来了第一书记
        一年前的6月,恩阳区启动机关干部挂职437个村(社区)第一书记帮扶活动。
        区政协副秘书长程乃文一个猛子扎进高店。老支书董仕勇向村民这样介绍30出头的程乃文:这是程书记。村民们嘀咕,已有书记了,又来一个嘴上没毛的娃娃,搞啥虚名堂?
        不久,村民便刮目相看,这个第一书记绝非浪得虚名——程乃文利用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请来专业团队编发展总规,高标准打造巴山新居,确定珍稀树木、蔬菜和旅游三大产业,引自来水,修环村路……穷高店转眼成为全区数一数二的明星村。
        村上建产业园搞拆迁,孤老汉董子建害怕没人管,守着土坯房死活不搬。程乃文十多次做工作,保证新村廉租房第一个为他安排,先后为老人争取到上万元的帮扶款。
        恩阳镇二郎庙村帮扶“村官”周林枫刚履职一个月。头一回下村,她悄悄搭摩托车进村,一番查访,心却凉了半截。“村小三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窗户是编织袋糊的。
        周林枫发誓让二郎庙脱胎换骨。“目前已筹集资金硬化村小操场,9月开学前一定让娃娃们用上新教室。”她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牵头搞精准识别,下一步就是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主导产业,挽起袖子大干一场。
驻村干部常年驻村帮扶
        一起下沉驻村的共有133名中层以上干部,不少是年轻人。
        今年5月,巴中全市启动深化“挂包帮”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市、县(区)党政干部、部门均定点帮扶1个贫困村,帮扶单位每位党员和中层干部至少帮扶一户贫困户。
        “着力解决联系帮扶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精准破解驻点村发展难、发展慢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巴中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表示。
        广元也在驻村帮扶上出实招。青川县县级干部每人帮扶3-4户贫困户,乡干部每人帮扶10户贫困户;利州区则安排33名县级领导干部牵头,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活动,涉及贫困户6000余户;剑阁县开展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贫困户大行动,要做到“农户不脱贫,工作不脱钩”。
        巴中还制定市级部门定点帮扶工作目标考核细则,责任领导要求60%以上精力和时间抓驻村帮扶,驻村干部要与单位脱钩,常年驻村,保证帮扶村三年有大变化。“严格考核奖惩,把驻村帮扶作为培养历练干部、选拔使用干部的主阵地。”王伟说。
        程乃文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挂职形式多,一年去两三次,过年拿钱慰问一下。这次脱产常驻,看来是动了真格。
滴灌”“管道”将全面铺设
        今年初,我省出台《贯彻〈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把强化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作为六项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之一,要求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驻村时间1年以上,坚持“规划到户、帮扶到户”。
        “精准扶贫变过去‘漫灌’为‘滴灌’,而搞好干部驻村帮扶就是铺设好‘滴灌管道’。”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
        “管道”铺设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据了解,省直机关工委与省扶贫移民局研究制定的《四川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正在报送审定,即将印发落实。
        根据方案,我省将整合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和中央在川单位等驻村干部以及扶贫志愿者等力量,并积极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和社团组织共同参与驻村帮扶。驻村工作组由3-4人组成,每批次派驻时间原则上不低于2年,对贫困村分期分批全覆盖。
        此前,我省已选派40名年轻初级干部挂职帮扶“四大片区”,第六批机关挂职定点扶贫也已启动。
        该负责人表示,待《工作方案》批准印发后,各地在前期准备基础上,将迅速组成驻村工作组,全面开展并加强贫困村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