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稻田养泥鳅简单易学“土专家”现场传经讲技

19.07.2014  16:40

  四川在线消息(黄金芬)“泥鳅苗一般在水稻分蘖前放养,以每亩放养10000~15000尾,放前用清淡的食盐水对泥鳅苗先消毒。”近日,在泸州纳溪区天仙镇白合村2社一稻田泥鳅养殖田块里,该村养殖致富能手、“土专家”李云中一边忙着往自家水田里投放才购回的又一批泥鳅苗,一边喜笑颜开向笔者解释,“稻田养泥鳅好学,但要养好泥鳅,关键还是要掌握一些基本技术,否则会失败。

  究竟在稻田里养殖泥鳅要掌握哪些技术?农民在养殖中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带着疑惑,笔者现场采访“土专家”李云中,他说,稻田养生态泥鳅只要掌握以下技术,夺取丰收是没问题的。

  “养泥鳅的田块一般要求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以粘性土壤、肥力较高、无污染、排灌方便的,便于管理的稻田,”李云中告诉笔者,稻田的面积宜小不宜大,四周要有硬实的田埂的稻田,同时要加高加固田埂,泥鳅种苗放养前要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进行消毒。

  据李云中介绍,投放的泥鳅品种直接影响其产量,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选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的优良泥鳅苗种。“开挖鱼沟时,要根据稻田面积,可挖“十字形”或“井字形”,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李云中说,鱼沟一般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5%左右,沟深80厘米、宽100厘米为宜,这样,当稻田水浅或夏季水温高时可作泥鳅的栖息或避暑处。

  据经验丰富的李云中讲,选购优良的泥鳅苗,其体苗长至少要有5——10厘米。投放时间一般在水稻移秧后至分蘖前。泥鳅苗放入稻田后,一般应让其自然生长,可定时投喂投豆浆、面粉、米糠、豆渣、麦麸、菜饼、青菜碎叶、蚯蚓、蝇蛆或鱼用配合饲料,也可投喂人粪、猪粪等作为饲料。投喂饲料的量和时间,一般1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日投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的4%~5%。当水温超过30度时,要经常换水,并增加水的深度,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

  “若泥鳅时常游到水面‘换气’或在水面游动,表明缺氧,应注人新水,并停止施肥和人工投料,同时养泥鳅的田,事先可在田坎上种黄豆,利用豆秆、豆叶遮盖沟道,以利泥鳅避暑。”李云中指出,放养泥鳅的水田或稻田,要做到专人负责管理,给水稻治虫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可按常规用药量施用,应做到喷施农药时采用灌深水,喷嘴朝上的施药方法。

  “在川南地区,稻田养泥鳅最容易‘遭’气泡病和寄生虫病,对于气泡病的防治,可以每亩用食盐4—6公斤,兑水全田泼洒;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治,可在稻田内泼洒0.7ppm硫酸铜或0.5ppm晶体敌百虫。”李云中还介绍,泥鳅捞捕泥鳅以晚秋冬初为宜,捞捕时可用晒干的油菜枝秆,浸没在田侧沟内,待油菜枝秆逸出甜味,全田泥鳅便闻味集中吸食甜水,此时可围埂用手抄网捕捞,即可大量收捕,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

  据纳溪区水务局专家介绍,稻田养泥鳅,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稻田种养相结合的立体生产模式。稻田中由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泥鳅在田中可疏松田泥,改良土壤,捕食害虫,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可减少害虫危害。因此,稻田养泥鳅是一项“泥鳅壮、稻米香”的“双赢”工程。其次,稻田养泥鳅的技术难度不是很大,养出的泥鳅既生态、环保,又是绿色机食品。并且生态泥鳅在市场上销路宽,市场供需量大,价格也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在了解了这简单适用技术后,不妨立即心动和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农村中丰富的水稻田资源优势,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