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的动力如何澎湃——半年经济形势述评(二)
□记者 梁现瑞 曾小清
5月下旬,22辆“成都造”沃尔沃S60从成都启程,经泸州沿长江顺流而下,再从上海港运往美国。受益于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出口这项改革开放新举措,这艘船走得又稳又快。
行稳致远的还有四川经济这艘大船。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等多项重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打了一场漂亮的经济下行阻击战,在这个过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探索新路径,拓展出新空间。
新姿态:
既奋力奔跑前行,又不断改革调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多手抓”,定格出一幅坚定的“四川姿态”
7.4%——这一数字是今年一季度全省GDP的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2014年四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
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有人暗自捏了一把汗:这么严峻的时刻,全面深化改革该如何搞?稳增长会不会让改革的脚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
仿佛是一种回应。3月20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省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王东明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不断深化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抓任务部署、抓方案制定、抓工作推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四川行动不停、步伐不慢、力度不减,稳增长要向改革要动力。
这次会议审议了《四川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4个专项改革方案。两个多月后,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四川省关于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等6个专项改革方案。
仿佛是一种回应。6月29日,省长魏宏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调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的意见》等,后者明确将水利工程、市政工程、机械电子等领域的部分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县两级环境保护部门,下放数量约为现有基数的50%。
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审议通过了38个专项改革方案,其中32个进入实施阶段。上半年,平均每个月都有一个专项改革方案出台。
仿佛是一种回应。
半年盘点——
全省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7.4%回升至8%,回升幅度达到0.6个百分点;
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1.96%;
受益于投融资领域的改革,投资增长11.3%,比前五月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首次由负转正;
受益于农村领域改革,全省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比全国高出0.8个百分点;
受益于扩大开放的继续实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一项,400多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商协会代表聚焦四川,签下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投资类合同项目842个,总投资额超6000亿元。截至目前,外国在蓉设立领事机构获批数量已达14个,成都继续稳坐内地“领馆第三城”交椅,包括德国北威州中心项目等一大批国际项目落户成都……
以促改革来稳增长,在稳增长中抓改革,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出强大动力,全省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向上。
新举措:
既重视宏观规划编制出台,又强调细化落实,让宏大的改革规划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四川路径”
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左右,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达到300平方米,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4次以上……
年初出台的《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万个,其中,对每个村的人均收入、产业、住房、服务、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指标。
与此对应,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去年通过《创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机制专项改革方案》。两个方案,一大一细,前者着眼于宏观规划,后者着眼于具体落实,将前者的宏大蓝图变成操作性更强的“施工图”。
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关键是要集中精力推进落实。在农村改革领域,我省今年不仅出台《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同时还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的意见》;在深化扶贫攻坚方面,出台《关于建立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的意见》;在司法体制改革领域,出台对6项司法改革任务的实施意见或细则;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领域,省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任务分工方案》……
去年8月,地处西部内陆的四川勇于探索,在成都指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如今,已有5项海关监管改革政策在川落地。其中,在全国最具标杆意义的“境内外维修”政策改革,将助推全球苹果iPad维修中心在川落地,标志着成都高新综保区已从单一加工制造中心,向检测维修中心等价值链高端延伸。
从一个方案到另一个方案,由薄到厚,由大到细,由抽象到具体,一份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日渐清晰。
新进展:
全面深化改革不止于单兵突进,更是要集合相关领域,整体推进,纵横拓展,提升改革的整体效力,展现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四川力量”
几天前,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市场化招聘公司总经理。这意味着,以长虹为代表的四川国有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化的自主经营权。
单个企业背后的小事件是全省国企改革的大动作。一年前,四川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公布。涉及高速公路、能源、化工、物流、房地产、铁路等六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甫一亮相,立即引发产业界高度关注。
今年上半年,以混合所有制项目推出为切入口,全省国企改革从纵横两个维度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关于推进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改革专项方案(试行)》、《全面深化省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四川省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等系列重要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将国企改革由此前的单点突破引向整体推进。
上半年,首批7户省属企业与近2万名员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第二批6户三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单兵突进难以走远。全面深化改革,四川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提升改革的整体效力。
作为农村改革的先驱,今年以来,我省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推出《四川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重要配套改革文件,一方面解决前续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让农村改革不断蹚进深水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等10个县(市、区)启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破解农村集体资产“人人所有,人人无份”瓶颈,真正变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共有”。农民被赋予了权能,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让村民变身为“股东”,沉睡的“死权”,正加快激活为增加成员收入的“活权”。
新轨迹:
“向前看”不断刷新改革开放的“天际线”,“向后看”不断夯实改革开放的“出发点”,改革前后相连,串接成一部不断代的“四川篇章”
“先照后证实施了吗?现在办营业执照还有什么困难?”5月6日上午,康定县政务服务中心迎来了一批“不速之客”,这些人一到大厅就和现场群众展开对话。原来,这是省工商局在当地督查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情况。
2014年,我省制定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对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长期安排。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地落实。从2014年开始,省委作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即在每年年终抽调专门力量,分赴全省各地和省级各部门,对省委确定的当年改革重点工作进行调研评估,并将改革工作首次纳入省委目标绩效考核,在150分的总分中占10分的权重。
从今年开始,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改革办统一组织力量,深入相关专项小组和牵头部门,采取部门自查、座谈交流、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此前已经出台的32个专项改革方案推进情况进行调研评估,按照年度制定工作台账,进行全程督查,强化落实,稳扎稳打。
改革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也需要能力。伴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一大批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市县,对此,一些干部有“接不住”、“不会批”的困惑。针对这样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省委农工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林业厅等部门纷纷举行专题培训会,重点提升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