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促增长:成都青羊“快、准、狠”

16.06.2022  10:54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6日电 ( 吴平华 吴茜)成都青羊区在迅速响应、连续出台两份助企困政策后,《青羊区“1+5”产业发展若干支持政策》随即出台,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市场,青羊区不仅在短期内注入“强心针”,推动其迅速“回血”;更将眼光放长远,以中长期为刻度来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也为企业培育更优质的发展土壤。

西村创意产业园。青羊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为何青羊能做到人所未能?迅速回应企业诉求、精准瞄准发展痛点、“下狠手”为企业纾困——在与青羊区相关负责人对话中,一种可以被总结为“快、准、狠”的治理思路透露出原因。

  这也是在“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建设目标下,青羊区提升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水平、开展“三服务三提升”、推动共治共建共享的最终体现。

  危机中同样育新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快准狠”的青羊,正在全国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比拼中“”出一条新路。

   快:快人一步发布纾困政策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当前,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在5月24日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炉后,各地相继出台稳经济政策,第一时间政策落实落细。5月28日,四川省《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出炉;成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开展“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调研实践活动,加紧加劲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青羊反应可谓迅速。5月31日,在《青羊区贯彻落实成都市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出台5天后,《青羊区稳经济促增长十条政策措施》迅速出炉,成为较早推动国务院、省、市相应稳经济政策落地的区域之一。

  快,是青羊应对此次“压力测试”的“第一板斧”。在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青羊立刻组织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征求意见建议,连夜研究稳经济促增长十条政策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措施具体内容,令企业尽快知晓,以解决其燃眉之急。

  但青羊的“”不止于解近忧。新一轮产业风口将至,青羊还提前布局、抢先谋划,拿出了一套系统性强、覆盖面广的产业升级政策,为城市发展谋长远。

  在“两区优城、四业兴产”的发展战略下,青羊借鉴相关城区先进经验,出台了包括加快引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和强基提能,以及促进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强基提能、促进金融业、文旅产业、商务商贸产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1+5”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不仅对应青羊现代化发展的五个方面,也颇具竞争性和前瞻性。

  据青羊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短期和中长期两类政策的“组合拳”,青羊意在尽可能全方位覆盖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同样也是打破青羊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

   狠:累计完成各类租金减免已超千万

  外界看来,要让地方纾困成效尽现,快是第一要义,但同时,亦不能忽视实际情况。政策的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要摸清家底、把握机遇,立足实际进行精细化配套、精准化落实。只有用活政策、用足政策,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但要让政策供给充分匹配市场需求,并不容易。

  纵观青羊全区产业发展,特点十分突出:一方面,青羊地处成都千年城市中心、历史文化原点,坐拥包括宽窄巷子、杜甫草堂在内成都主城区70%以上的文旅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具备天然优势;另一方面,成飞公司、611所、凯天电子等50余家航空企业齐聚于此,区域内航空科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600亿元、占全市产业规模50%。

  青羊在纾困政策上采取“两条腿走路”,恰好对应两类企业的不同诉求。

  不久前成都举办的一场文旅企业纾困座谈会上,传递出一种声音:由于文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大多属轻资产运营,融资渠道有限;而文旅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业务量锐减。基于此,“融资难”成了威胁文旅企业生存的头号难题。

  面对资金的困扰,青羊大手笔拿出“真金白银”,切实解决企业难题。比如,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青羊创新推出“蓉易贷·青易享”金融产品,对区内“蓉易贷”白名单企业融资给予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0%的贴息补助,主导产业白名单企业贷款享受贴息额度最高可达30%。同时,银行也在贴息利率的基础上让利高达60个BP。

  青羊一家文化企业负责人指出,解决钱的问题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最为实际。据统计,仅房租一项,截至6月5日,青羊各区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各类租金减免1018.89万元,惠及112户市场主体。

  除直接“输血”外,青羊还积极搭建产业链,推动企业通过造血“自救”。

  据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多地正推动打造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尽管青羊航空产业基础较强,但本地配套率并不够高。因此,青羊将进一步通过推动产业集聚、提升研发水平等方式,提高产业配套率。

   准:设立常态化政企对接机制

  在出台广口径、全领域覆盖政策的基础上,青羊也深知,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一套政策、一种方案解决所有问题。针对每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青羊还探索出一套动态调整机制,将治理颗粒度做到尽可能细。

  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有专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的信息沟通,积极宣传,引导预期,保障政策能够让所有满足条件的群体受益。

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成都市青羊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事实上,青羊早早就建立起有效的政企对接机制。自今年三月以来推进的“三服务三提升”行动中,将“服务企业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质效”行动纳入其中,并建立起常态化企业联系服务走访机制,将企业“一对一”走访服务纳入日程。

  这种“广开言路”的工作方式也同样沿用到政策制定上。据青羊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述《青羊区“1+5”产业发展若干支持政策》出炉前,青羊给100多家企业点对点发送调查问卷,以确保政策有用、好用。

  为企业谋发展,也是为区域谋未来。对于谋划新一轮发展的青羊,升级正从治理层面开始。(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