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要求各地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防止脱贫户返贫

09.05.2017  13:31

      

   
  

 

  马边彝族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执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患者不用缴纳住院预付款,诊疗结束后由医疗机构与医保、医疗救助等经办机构直接结算。 (夏平 摄 视觉四川)

  聚焦

  5月4日,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红扁村后面的山坡上,一座崭新的集雨池阳光下异常显眼,“今年刚修的,血橙和水稻再也不愁没水浇了。”村支书鲜其柏很自豪。红扁村是去年已退出的贫困村,但享受的政策却并未就此停掉,集雨池就是今年聚焦产业长效扶贫的小农水项目。

  近年来,我省贫困人口已从625万人减至2016年底的272万人。在瞄准前方攻城拔寨的同时,353万已脱贫老乡、2437个已退出贫困村的成果巩固难题愈发凸显。

  4月22日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特别强调,要处理好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关系,更加重视以进促稳,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回头查”,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在这方面,达川区已率先全省出台一整套脱贫成果巩固实施办法。

   >>警惕问题 扶贫政策如不持续 脱贫村脱贫户容易掉队

  去年,红扁村64岁的贫困户庞厚太终于摘掉了“穷帽”。但脱贫后的庞大爷还是有点担忧,他患有高血压,肠胃也有毛病,“干不了重活不说,万一再得个啥子病,这个‘帽子’肯定还得捡回来。

  庞厚太的担心不无道理。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中的占比达44.1%。“达川区的贫困户中,有67.6%是因病致贫。”该区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当地的首要任务,就是避免已脱贫户因病返贫。

  达川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万人,在全省排在前列。同时,达川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大规模产业、一些贫困村交通发展较为滞后等多重困难,让达川区的脱贫成果很脆弱,“稍不留意,就有返贫风险。

  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对于已经退出的贫困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我省部分地方存在“放一边不管”的倾向,特别是2014年、2015年脱贫的贫困户,有的在安全住房、收入水平等方面还有短板,有的存在因病因学返贫等问题。

  除了一以贯之的好政策,发展产业也是关键防线,没有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脱贫户很容易再次掉队。去年,我省的一次调研中就曾发现,贫困县摘帽之后,往往在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短板。“比如最近鸡蛋行情大跌,而养鸡又是很多地方纷纷上马的短平快脱贫项目,诸如此类的产业风险或将不断凸显。”一位扶贫专家表示。

  “扶上马,还要好好送一程,确保中途不掉下马来。”省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表示。

   >>基层试水 达川投入5000万元 端出22条巩固成果举措

  3月,《达州市达川区巩固脱贫成果实施办法(试行)》出台,端出22条真金白银举措,成为全省系统部署巩固脱贫成果,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的先行者。

  “核心是帮扶政策、帮扶力度、工作要求‘三不减’,2017年到2020年,仅巩固脱贫方面,我们区本级财政预计投入就将达5000万元。”达川区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

  针对脱贫村,达川区已明确,一次性补助每个村1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保障民生。

  尽管这笔资金还暂未到村,但鲜其柏已开始盘算着用这笔钱在村里规模发展榨菜种植。“人工、种子、肥料等算下来,10万刚够。”鲜其柏说,血橙已经发展起来了,以后万一行情有变,榨菜就能马上顶上去。

  此外,达川区为每个脱贫村每年按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补贴村路养护,对评上“四好村”的脱贫村每年安排2000元资金,以进一步巩固成果。

  针对脱贫户,该区将按每个人200元标准补助到乡镇(街道),统筹用于脱贫户产业发展。同时,脱贫户还能继续享受生产扶持资金、农业补助政策、保障政策等。

  这让2015年就脱了贫的庞启成吃下“定心丸”。去年,他从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贷了5万元搞养殖,听说新政中提到,他这样的已脱贫户还能继续享受相应政策,他的顾虑彻底打消。

  面对因学、因病致贫顽疾,达川的办法更细。

  对脱贫户子女就读幼儿园的,每年最高可减免1400元。从去年秋季学期起,就读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享受学费和生活费每年补助4000元,直到学业结束。

  “防止因病返贫方面,达川区脱贫户区域外住院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这是我们自己加压的。”达川区扶贫局负责人说。

  有了资金还不行,帮扶力量同样不缺位。达川规定,脱贫村和脱贫户帮扶机构不撤、队伍不散、责任不减、要求不降。红扁村“第一书记”陈仲华不久前接到通知:继续驻村两年。“要是从我这返贫了,多丢人。

  达川区扶贫移民局负责人透露,该区正围绕实施办法制定一系列细化措施,包括资金监管、干部监督及考核办法修订等,预计本月内配套政策就可以出台。

   >>省级发力 将出台实施意见 开出到村到户“补课清单

  不仅是达川区,4月,省农业厅要求各地对去年67.9万名产业脱贫人口“回头看”;日前,广安也将对已脱贫对象分县按5%-10%比例抽查并补齐短板……全省各级各地正摩拳擦掌,向“一帮就富、撒手就贫”宣战。

  记者从省脱贫办了解到,我省正在加紧制定“回头看”“回头帮”具体实施意见,瞄准已脱贫贫困人口和已退出贫困村,每年定期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

  “总的原则是,到2020年,享受扶贫政策总体不变,对脱贫对象予以适当扶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省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标准,细化落实到村到户“补课清单”,缺啥补啥,向相关部门定向发“点球”、做整改。

  专家建议,在“回头看”中,还要注意核查甄别,对确实贫困但此前在精准识别中未被纳入帮扶的,重新纳入,特别是要发现并防止已脱贫户返贫。同时,建立后续帮扶、跟踪回访和监测评估机制,并把这项工作作为督导和考核重要内容。 (侯冲 记者 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