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涨幅回落、保供体系完善稳定、网上消费渐成潮流——刺激消费要把握这个新动向

26.04.2020  15:31

  聚焦四川经济一季报

  ●随着3月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各地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同样呈减缓趋势

  ●在疫情防控不放松情况下,尽量在金融、物流、税收等方面进一步给予中小企业便利,甚至可以尝试一些制度创新

  ●居家隔离带动网上零售增长较快,很多消费者已经适应了线上消费,这实际上是对消费市场格局的进一步重塑,刺激消费要把握这个动向

  4月20日召开的一季度四川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关于消费数据,“一降一增”均在意料之中。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4.4亿元,同比下降13%;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2464亿元,增长11.9%。

  降,是因为疫情暴发以来,消费短期受较大影响;增,是因为居民宅家防疫,网购成为消费新阵地。反映到热点商品上,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药品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

  逐渐释放消费需求 确保基本物资供应

  进入4月,绵阳六月雪干锅店生意明显好了起来。疫情期间,该店在绵阳的15家门店差不多停业两个月,“从上个月开始人气就渐渐恢复,最近晚高峰几乎能满座。”老板周明对接下来的生意有信心。

  干锅店的人气变化,和我省一季度消费变化趋势相似——虽整体下降,但分单月看,降幅呈减缓趋势。数据显示,3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8.2%,但降幅比2月收窄28.6个百分点。

  “这与我省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高度吻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学院教授帅青红认为,前两月,全省各地实行严格出行限制,客观上影响了居民消费。但随着3月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各地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除了出行逐步解禁外,价格涨幅回落也在降低居民“买买买”的成本。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季度同比有较大幅度上涨。但分单月看,涨幅同样呈减缓趋势,其中,3月CPI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

  “价格基于供求。”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肉价上涨源于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导致供应紧张,调运不畅。但一季度我省生猪存栏连续维持增长,3月我省也启动了今年第二轮共计1.4万吨的政府储备肉投放,出库价约为目前鲜猪肉市场零售价60%左右,“目前肉价已企稳,有望进一步回落。

  完善的保供体系也力保市场稳定。近日,全省47家企业纳入第二批省级应急保供骨干商贸流通企业,目前我省已建立起由每个市州不少于20家、每个县市区不少于3家的骨干保供企业构成的基本生活用品保供体系。

  多渠道精准发力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如何提振消费信心?相关部门和多个市州已展开行动。

  最近几天,成都兴世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杨世超明显更加忙碌了,“前段时间省上出了政策,农村户口购买参与活动企业生产的指定车型,除经销商优惠外,还可以再享受1000元补贴,来问的人很多。

  与此同时,南充正联手通信运营商和金融企业发放2亿元消费券,以刺激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消费,“方式多种多样,有1000多万元的现金券,还有1.8亿元的产品券,计划在一个月内发放80万到100万张。”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属于公众福利,对提振民众消费信心作用明显。”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张麒认为,通过消费券可以刺激消费,带动供给增加,进而带动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又能反作用于消费,重新形成消费回补的良性循环,一举多得。

  “发消费券是直接手段,更要从根本上提振消费信心。”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渝阳建议,当前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上,只有保住了中小企业这个“就业主战场”,居民消费才有望恢复。他建议,在疫情防控不放松情况下,尽量在金融、物流、税收等方面进一步给予中小企业便利,甚至可以尝试一些制度创新。

  “消费刺激除了普惠性措施外,还要注重多渠道精准发力。”帅青红建议,一季度我省新商业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居家隔离带动网上零售增长较快,“很多消费者已经适应了线上消费,这实际上是对消费市场格局的进一步重塑,刺激消费要把握这个动向。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也透露,最新出台的促进商业消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以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记者 罗之飏)

责任编辑:李婷玉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