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四川工业寻“转”机

13.10.2015  07:44
  《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提出,率先建成“中国制造”西部高地

  10月8日,国庆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四川科之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宗杰就赶到冕宁县落实工厂选址等事宜。该公司将与凉山州和冕宁县携手,建设我省第一个双动力新能源低速电动车基地,充分利用凉山钒钛钢铁资源,抢占镍氢电池市场。

  同样是锁定“强制造”、同样是推动工业发展水平从低到高、从大到强,镜头切换至几百公里之外的成都。省政府常务会议刚审议通过《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设定未来一段时间四川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率先建成“中国制造”西部高地,发力“率先”、“高地”二词,四川工业正加速“”出发展新局面。

   转攻坚观念

  必须专注转型,不能等死

  如果还不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作为最后一根稻草,那可能就真没出路了

  9月下旬,全省工业稳增长推进会上,21个市州经信部门的负责人并不轻松。打响四季度工业稳增长“攻坚战”成为会议的主题。因为摆在眼前的数据并不乐观: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但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对于今年将迈入3万亿俱乐部的四川来说,工业的表现十分重要。

  测算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工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都在50%以上,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中,工业要贡献0.5个百分点。然而,当前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形势复杂程度前所未有,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工业的发展形势同样面临巨大压力。

  但会议上透出的一抹亮色,也让人感受到四川工业蓄积的能量。

  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泸州瞄准丰富的医疗资源、雄厚的化工基础等优势,将医药产业作为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杀出”一匹“黑马”,仅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0%。

  企业更在抓紧市场的变化。今年初,四川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建新就押下大注——投资5亿元启动航空燃机材料技改项目,这一金额比公司建厂时投入的3亿元还多。“钢铁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等诸多压力,如果还不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可能就真的没出路了。”熊建新透露,即便内部对押注技改存在不同声音,“但是现在必须专注转型发展,不能等死”。

  2013年底,我省就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在工业战线,这样的行动已经开展——

  成都已制定了《成都制造2025》规划,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南充探索建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成长型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方案;达州以14家重点企业、54个重点项目转型升级示范为抓手,强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在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基础上,四川工业迎难而上。

   转发展方式

  存量调结构,增量调方向

  盘活存量推动工业行稳致远,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解决项目“青黄不接

  2015年以来,无论国内国外,彩电、冰箱、空调的销量都在下降,包括笔记本电脑在内的电子产品都面临市场饱和。对长虹集团来说,这是最近20年都没有见过的情况。

  企业发展的方式必须转变!长虹正在进行“大船调头”。在推进智能化转型战略中,这家传统的家电企业在7月推出全国首个完全开放协同的“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服务模式,迈向“终端+应用+服务”的跨界融合发展方向。

  长虹的转型不是孤案。成都三泰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浩物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也着力创新,加速转型……

  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认为,这一轮经济调整中,过去几年粗放发展的企业遇到的困难将越来越大,部分企业甚至会被淘汰出局,“推动工业行稳致远,必须要注重盘活企业存量,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

  但工业行稳致远,还需坚持“存量调结构,增量调方向”。在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看来,“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工业增长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项目‘青黄不接’的问题,但是起点必须高、眼光更不能低。

  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则为四川在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上下好“先手棋”,为四川对接《中国制造2025》创造坚实基础。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上半年产量增长近3倍,应用推广更在提速。国庆节前,野马汽车成都生产基地向成都长途汽车运输(集团)公司交付首批30辆重型纯电动客车,这也成为国内首批投入公路客运的新能源客车示范线路运营车辆。

  高速路上的新能源汽车也有望尽快开起来。为满足电动汽车在长距离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的充电需求,四川计划在成德绵、成自泸、成南高速开展城际间充电桩示范建设。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还透露,将在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上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突出重点产品培育、重大技术转化应用,抓好信息安全产业园、安全手机、电视芯片、燃机、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航空产业园等重大示范项目建设。

   转支持方向

  由政府主导转为市场主导

  政府要做的就是修路,路修好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自然就提速了

  最近,不少企业都注意到这样一条消息:我省将再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支持措施,坚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稳增长。

  在稳增长“压力山大”的今年,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着力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和撬动作用则更多成为四川支持工业发展的选择。

  8月20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深度合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在筹建四川省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基础上,双方拟筹建航空与燃机产业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并开展产业项目合作事宜。

  在国辰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张华云看来,过去基于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项目申请和拿到资金的过程中,企业没有来自市场的压力和还钱的压力。

  最新的动态是,2016年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即将开始申报,已确定包括“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资金”、“产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等科目。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在使用方式上,除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外,未来将更多采用基金和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方式。

  转变支持方式,更体现在抓落实的方式上。

  抓细——坚持“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

  目前已对全省工业总产值前50户企业进行调研,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同时推动落实汽车、钢铁、安全手机等“四川造”产品的市场拓展及应用政策。

  抓长——在结构调整、经济运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目前,我省不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已经出炉,下一步关键是要从省市衔接、部门联动入手,建立运行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产业发展动态监测体系。

  亦如一名长期关注四川工业发展的学者所言:政府要做的就是修路,路修好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自然就提速了。(记者 董世梅 吴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