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文:受益大时代 从农村到城市的筑梦人

30.09.2014  20:51

    编者按: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新华网四川频道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系列报道“年代人物话变迁”,围绕百姓的中国梦和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切身感受,采访一批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岁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普通人,记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印记变化,从衣食住行用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变迁,折射社会变化、民族命运、时代进步。

“年代人物话变迁“报道之四

    新华网四川频道9月30日电(杨清明 邓俊宁)1979出生在成都市郊洛带镇的农村家庭的程天文从小就有个梦想:“立志将来一定要让自己和家人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凭借乐观的态度、艰苦的奋斗,程天文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蜕变。

    建国65周年之际,程天文感叹近20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一年里能吃上两三回肉,最记忆深刻的就是扒在灶头闻炒菜的油香。”1978年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拉开,“上小学期间,生活状况慢慢改善,条件虽苦,可基本的物质能够满足了。

    忆起当年,程天文仍感怀父母的开明和国家的政策:“没有父母的支持,我就念不了书,没有国家政策,我就念不好书!”对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今天,程天文倍感珍惜和满足。“没有国家发展改革的这个时代大背景,就没有千千万万的‘程天文’”他激动道。

    对于程天文这代人,可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打趣道,小学时代老师教导的那句“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至今激励我

    时代如潮涌动、改革如沐春风,发展如车轮滚滚前行,现在的程天文实现了许多年少时候的梦想。

    “走出了农村,踏上了儿时梦想的大城市为自己事业而闯荡。”他说他有车有房,有事业、丰富的生活,这些、都是他儿时不敢想的!

    对于中国的发展阶段程天文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1980年到1990年,刚刚实现改革开放政策,是“吃饱穿暖”的基础期;1990年到2000年,基本生活得以保证,是“发展致富”的发展期;2000年到2010年,改革开放政策初见成效,国家开始繁荣富强,进入“全民小康”的成果期。对于未来十年,他认为是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是结构升级、经济迭代的关键十年。

    同样,程天文对未来十年十分期待:“现在处于事业、学习方面的顶端,希望在上一层楼”。他希望:“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为我们的下一代再创一个新的大时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