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得力 2013年实现“零制造”污染天(图)

14.12.2013  11:49

图据成都商报(微博)

  成都商报(微博)记者 王游之

   核心提示

   秸秆禁烧

   疏堵结合

  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成都市特殊的盆地特征,也导致大气环境容量“先天不足”,污染物不易扩散,秸秆禁烧工作更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摸索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的新路。

  今年,我市取得了秸秆禁烧工作历年来最好成效。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小春秸秆禁烧期间,成都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导致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不见烟雾”的目标。

  每年5到6月,8月下旬到10月底都是我市大、小春作物收获的季节。家住花牌坊街的吴先生还记得,几年前,在这两个季节散步出行,常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烟味。“而今年,这种情况似乎没发生过。

   亮点1

   万人巡查

   五市联防烧秸秆

  作为四川省重要农业产区的成都,常年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为主,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较大,秸秆禁烧工作压力大。

  如何让难防难控的秸秆禁烧工作变得有序有力?成都商报(微博)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13个部门参与到秸秆禁烧包片巡查督查工作中,全市仅市、县、乡三级每天就出动秸秆禁烧巡查督查组3100支以上,组织巡查人员1万人以上,开展巡查督查累计达273.57万人次。“各级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有效保障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顺利开展。”该负责人说。

  为了形成全社会广泛认知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市累计发放秸秆禁烧宣传资料601.82万份。此外,今年我市还首度与德阳(微博)、绵阳 (微博)、眉山(微博)、资阳(微博)四个市建立了五市联防联控工作协定,毗邻县之间组成秸秆禁烧联防联控执法检查组,通过区位联动解决了往年“输入性”烟雾对我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问题,确保了秸秆禁烧成果。

   亮点2

   疏堵结合

   探索秸秆“五化”利用

  一边做好秸秆禁烧督查,一边还要为秸秆找出路。本着“疏堵结合、以疏促堵、以用促禁”的原则,今年我市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展开了积极探索。

  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新成果颇丰。位于大邑县蔡场镇的鸣镇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秸秆作为食用菌基料,1年就能消化10万亩稻田、麦田农作物秸秆。合作社成立后,周边乡镇农户的秸秆,通过“收储大户”集中到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的收购价大约为每吨700元。没用的秸秆成了可以变卖的宝物,农户们自然愿意卖而不烧。

  该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合作社“消化”了7万吨小麦秸秆,企业收购秸秆,能得到每吨120元的财政补贴,该补贴由市县两级财政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让企业更有信心和动力。”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大邑(微博)。在蒲江(微博),秸秆被生产成了隔热保温的环保砖,在崇州(微博),秸秆摇身一变成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亮点3

   全面清理

   严禁城区露天烧烤

  秸秆露天焚烧只是露天焚烧的一个方面。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已建立起长效机制,对树枝、垃圾等露天焚烧行为进行了职责划分。确保各类露天焚烧都得到严格管控。

  进入秋冬落叶季节,城区个别角落有将清理后的枯枝落叶进行焚烧处理的习惯,这也会大大加重城市的环境污染。为保证城区环境质量,市城管局(微博)制定了日间、夜间巡查和值班机制,严禁在全市范围出现露天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落叶、垃圾等行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错时执法、强化巡查、即时查处,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

  针对大气污染中露天烧烤这一大污染源,城管(微博)人员分片区进行巡查和清理,保证中心城区没有露天烧烤。“执法人员全部上街,夜间逐片区,逐街道进行巡查,发现一处就清理一处,让中心城区内看不到露天烧烤的烟雾,以此缓解大气污染状况。”市城管局(微博)相关负责人说。

   市农委:

   鼓励禁烧

   今年拨9445万专项资金

  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我市市级财政安排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专项资金比2012年增长了2倍,加上区(市)县配套资金,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专项资金达9445.64万元,鼓励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购买秸秆粉碎机、打捆机,在国家给予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还追加补贴20%;青白江(微博)、新都、大邑(微博)等区(市)县再追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