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秸秆年消化能力达45万吨 同比增加55%

28.08.2014  13:16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李天琪)今(28)日,记者从成都市大春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会议中获悉,通过政策引领,鼓励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为原料生产能源、建材、肥料、基料的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不断涌现,成都市秸秆规模化产业化利用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年利用秸秆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26家,年消化秸秆能力可达45万吨,比去年增加了25万吨。

        据测算,农民向市场出售和企业利用的45万吨秸秆,农民可增收1.35亿元,企业可获利1.35亿元;秸秆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同时秸秆还田利用后可使土壤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20%-30%,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20-30元。

        目前,成都市已广泛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并提供相应政策扶持,今年小春,成都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9%,其中"五化"利用率分别为71.47%、1.83%、6.91%、4.93%和14.84%。

        据了解,成都市已经规划建设了区域性秸秆转运中心12个,存储转运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初步形成了集秸秆打包、收储、转运等功能为一体的秸秆转运体系,有效解决了秸秆收集不便、运输等问题。对于购买综合处理秸秆的设备和运输秸秆,各级政府还出台了补贴标准。购买秸秆粉碎机、打捆机,在国家和市给予补贴的基础上,青白江、新都、大邑等区(市)县还追加补贴10%;温江、新都和崇州出台了农机作业补贴,每亩补助10-30元;金堂、青白江、崇州出台了秸秆堆沤补贴,每亩补助10-20元;大邑、新都出台了秸秆运输补贴,每吨补助80-120元。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不仅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输入性空气污染,还可以帮助农民增收,是一举多得的做法。"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他表示通过秸秆综合化、产业化利用,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