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成都女孩看书3000多册 称书比电脑更有想象力 

26.04.2014  01:50

  芝莺的书房大概有四五千册书。

 如今,电子产品充盈生活,手机、ipad成了一些孩子的最爱。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4年级学生廖芝莺却对这些不感兴趣,她最喜欢的还是那一本本浸满墨香的图书,虽然才9岁,可她已经阅览图书3000多册。

  芝莺家里有4个书房,爸爸妈妈用2个,芝莺用2个。在芝莺的藏书室中,排列着7排类似于图书馆的铁书架,上面全部是书,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四五千册。

  芝莺妈妈说,6个月开始,芝莺开始看洗澡书、布书等。大量的阅读开始于2岁之后,不认识字,妈妈就读给她听,然后自己看书上的图画。到5岁时,芝莺就已经读了2000多本书。

  小学1年级后,芝莺就开始自己看书。她的书单几乎都是自己选择的,比如郑渊洁的系列书籍,《哈利波特》、《柳林风声》等。

  芝莺妈妈说,每年假期,她还会安排芝莺到各地游学,芝莺会自己做好功课,去买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书籍看。

  “不过,我也会对她的书单进行把关。前段时间,同学们中开始流行《查理九世》系列丛书。我了解了一下,发现里面的内容不太适合小孩读。”于是,芝莺妈妈就只买了3本给她,同时递过去的还有《哈利波特》和《魔戒》,对比之下,芝莺自己放弃了《查理九世》。

  现在,芝莺依旧每天看书,课间、自习课、放学,她以一天一本书的速度坚持着阅读。因为从小的习惯,芝莺并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电脑、手机游戏。“因为电视、电脑上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图画,书更有想象力。”芝莺说。

  “我觉得看这么多书,对她的性格、眼光、涵养的培育都有很大助益。”芝莺妈妈说,大家出去旅游,芝莺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喜欢去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看的书多了,见识和眼光都提升了,懂的东西也多了。

   书香童年

  亲子阅读 爸爸在哪儿?

  近年来,书香之家、书香校园的活动在成都市各个区市县开展。记者调查发现,在学校中,阅读量最大的依旧是小学与大学,初中与高中学子因学业压力读书相对较少。不论哪个年龄段,学校都会在开学时或放假前开一些书目、书单,不过能够将书单一一消化的学子并不多。而往往父母不爱读书的,孩子基本缺乏自主阅读的主动性。

  世界阅读日前夕,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海蓉下发了150份调查问卷,15个问题涵盖到家庭阅读的各个方面。

  比如读书与否,阅读量,书目名称等等。第15个问题为“在家里,是谁陪你读书?”选项有A母亲,B父亲,C父母一同,D其他家庭成员。让李老师感觉惊异的是,有132份问卷都选择了A选项,选择B与C的寥寥无几。于是,学校掀起了“书香之家,爸爸在哪儿”的质问,想倡导父亲更多地介入亲子阅读。

  8岁女孩曾子涓的爸爸从事通信行业,常常会整个月到外地出差。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与女儿的亲子阅读:在家时,他会和女儿共读;出差时就提前约定好一起读的书目,每天晚上电话交流读后感。

  在这个家庭,每天都会保证孩子睡前半小时的阅读,白天则不定时读书。妈妈赵惠芸告诉记者,她也非常享受亲子共读的乐趣,常常全家一起比赛谁先读完一本书。

   儿童阅读 功利性压童真自由度?

  近年来,在教育界、出版界出现了关于“儿童阅读是否带有巨大的功利性,而少了一份童真的自由度”的疑问。昨日,记者采访到几位一线教师。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初三教师李卉说,因为考试孩子不得不在越高的年级减少阅读,也因为目前的网络阅读太过自由与碎片化,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筛选书目,这可能限制了孩子的自由阅读。

  不过,在金牛区任教10多年的她认为,从6年前区域开始做亲子阅读与书香校园后,阅读现状已经比往年得到很大改善。“如果考试中多涉及一些阅读的内容,或许还能刺激孩子更宽泛的阅读。

  人北小学李兰老师关注儿童阅读多年,她表示民族阅读习惯的改变必须起始于家庭与学校,在孩子儿时通过由家长老师带领阅读,家长也应该充分相信孩子。老师们表示,应该先谈整体性提高阅读率,再谈及帮助孩子更自由地阅读。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肖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