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积极推进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30.06.2017  18:35

  产学研相结合 育繁推一体化

  国以粮为安,粮以种为先。

  为积极推进我省绵阳市和梓潼县、罗江县、安州区、江油市、泸县、邛崃市、东坡区、彭山区、西昌市等9个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2012年我省迅速启动国家级基地规划与建设,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着力提升良种生产保障能力。

  科学规划

  优化制种区域布局

  我省通过组织国家级基地县编制种子生产基地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制种区域布局,明确基地发展目标。制定了《四川省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2012-2020)》,并上报发改委和农业部。落实相关政策,引导种子基地进行有序发展:一是划定制种优势产业区,加大制种基地的农田基本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改变种子生产基地小、散、乱、差的局面;二是引进有实力或发展潜力大的制种企业到制种优势产业区发展,支持种子企业进行机制创新,鼓励民间投资种子产业,促进种子生产主体多元化;三是支持农民以优势基地为纽带,建立专业合作社,培育制种大户等,实行公司+制种专业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种子生产,努力打造现代种业基地。

  财政投入

  建设“五化”种子基地

  从2012年起,实施省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每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部认定的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进行建设。2016年,安排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300万,五年累计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达7950万元,同时整合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资金对9个国家级制种基地进行分期建设,实施“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工程,对制种户进行物化补贴、保险补贴和制种技术培训,并积极探索机耕、机插、机播、机收、无人机和机动喷雾器赶花、种子机械化干燥等技术,全力推进种子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年累计新建高标准制种核心基地6.2万亩。

  制种保险

  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制种政策性保险,2016年实现了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全省累计投保18万亩,占制种面积的49.1%,提供制种风险保障资金3.6亿元。其中,去年东坡区受连续阴雨天气、局部暴雨和阵性大风影响,造成2435亩水稻制种受灾,保险赔付金额达126.7万元。制种保险的全面铺开有效增强了制种风险应对能力,为稳定制种面积、增加制种农民收入、保障制种区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风险保障作用。

  信息平台

  追溯质量指导生产

  1市9县(区、市)都将信息化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已纳入大县奖补的6个县(区、市)都制订方案,落实资金,启动了种子生产基地和市场监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方面,按照《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种子生产备案和经营主体备案制度,严格落实种子质量全程可追溯;另一方面,针对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的气候风险高的问题,利用信息化平台探索研究抽穗扬花期温度、湿度、降水量和成熟收获期的降水量与制种产量、质量的模型关系,优化水稻制种抽穗扬花期、收获成熟期的安全时段和布局,精细监控和指导种子生产服务,有效地降低制种成本,帮助农民增收。

  国家专项

  正按程序组织实施

  2016年5月,《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四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总投资36927.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6334万元,地方配套10593.5万元,在我省6市11县建设现代化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7万亩,同时进行种子监管及服务体系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小型农田水利、培肥地力、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等工程建设,以及品种真实性、转基因检测、种子质量追溯等仪器设备购置。其中,2016年中央第一批投资5000万元。

  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要求,我省及时编制了《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四川)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 “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016年项目储备原则”,确定泸县、邛崃市、彭山区为第一批项目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4.55万亩。按照基建项目要求,组织项目县按程序编制了《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初步设计》,经省发改委组织评审后由农业厅和发改委批复。目前,各项目县(市、区)正按照批复的初设抓紧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基地管理

  强化组织健全监管

  省、市、县都成立了国家级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与管理,编制了《种子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认真贯彻基地发展政策,多部门联动,上下一盘棋,分工协作,层层抓落实,加快推进国家级基地建设。

  各基地县种子管理机构健全,注重自身建设,通过政策法规、制种技术、执法监管等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管理水平,有力保证了种子产业发展。各基地县所在市(州)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检测机构完善,种子质量检测检验设施设备齐全,配备了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种子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严格种子生产准入制度,严肃种子生产备案程序,引导各地推行“一乡一企、一村一品”,强化种子生产全过程监管,规范企业行为,淘汰不规范企业,指导各地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不按许可生产种子的行为,维护种子生产秩序,确保种子生产有序、质量合格、入库安全。2016年我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8.7万亩,新产种量约5632万公斤,杂交玉米种子收储面积7.9万亩,新产种量约2283万公斤,种子供需结构逐渐趋于平衡,企业库存压力减轻,生产用种数量安全也得到保障。

  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积极转变思想,调整工作方式,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一是帮助企业搞好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保险,有力降低了企业生产环节的风险;二是帮助企业搞好基地的规划落实,解决规划中存在着的田间隔离、土地调节和流转中存在的困难;三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制种技术攻关和推广,帮助企业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四是协调企业间的关系,避免企业间的不当竞争,营造和维护基地建设及管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