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积极推进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九张清单之科技创新平台清单”落地落实,四川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有力推进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省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学布局,基本形成覆盖体系
一是 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学科发展前沿、产业未来发展、公益民生需求等领域遴选、布局、组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全省共计107家省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了覆盖现代农业、信息产业、生物、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实验室研发体系。
二是 强化唯一性,在同一研究方向仅遴选出最具优势的依托单位布局建设,已建实验室作为学科或行业最强者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强化已建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唯一性、最优性。
二、加大投入,发挥政府财政引导作用
不断加大省级财政经费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实验室运行发展提供人、才、物和政策保障,鼓励实验室通过开放课题、横向课题等渠道支撑实验室运行发展。近五年,实验室年度后补助经费从最初的1000万元增加至3000万元,新建的单个实验室后补助经费也从3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后补助五年累计支持约8000万元。
三、开放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
鼓励实验室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共享,特别是鼓励依托高校建设的实验室与省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并将实验室开放交流和仪器设备共享作为实验室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省重点实验室建筑面积超5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共7.5万台(套),总价值超50亿元,约70%以上的重点实验室通过有偿服务、联合开展项目(课题)研究实现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了对价格高昂、大型先进设备的共享和利用。
四、稳定人才,促进软实力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始终作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发展的重要考量内容。支持和鼓励实验室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引进海外人才、聘任客座教授等方式,吸纳同领域不同渠道的杰出人才,以固定人员(稳定性)和客座人员(流动性)两类人才组建一支服务实验室发展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目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人员结构体现出以中青年为骨干,高学历、高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占多数的结构特点,为提高四川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五、抓好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政策引导
一是 不断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通过对接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相关办法,认真开展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功能定位、建设和运行管理、绩效管理等环节和流程,提升实验室建设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引领作用。
二是 对依托省部级(含)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特别是依托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荐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团队,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和重点支持。其中,以面向国家需求为定位的重大前沿项目,将申报人须是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申报项目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