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嗨租车CEO:淘宝的故事不会发生在租车业

10.02.2015  12:02
核心提示:  作为一个Copy to China的典型行业,章瑞平认为租车业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它的发展依赖于中国的消费生态,而并非只是互联网思

  作为一个Copy to China的典型行业,章瑞平认为租车业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它的发展依赖于中国的消费生态,而并非只是“互联网思维”。

  《财经天下》周刊=EW

  章瑞平=ZRP

  EW:在传统租车领域里,一嗨虽然车辆总有量不是最多的,但车辆出租率有70%,这是如何实现的?

  ZRP:我们是个如何把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的行业,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周期内把资源的使用率最大化。我们在技术方面投入比较大,比如后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的终端等等,其实我们也不一定是做得最好的。有的企业把扩张的速度看得比较重,先做规模再做出租率,而我们希望能保持健康的出租率的同时慢慢发展规模,这只是不同的市场策略而已,不能说明谁好谁坏。在租车市场发达的美国的租车行他们也能做到80%-85%,这跟国情、场地等等都有关系。

  EW:传统租车行业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从财务状况上看许多公司都还处于亏损或薄利的状态,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ZRP:首先中国13亿人口中有驾照的人刚刚突破2亿,其中有不少只是作为一个有驾驶技术的证明,未必会真的有驾驶需求。但美国16岁高中毕业后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照,本身从驾驶员的数量上就和发达国家有差距。

   另外,汽车走进个人家庭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国人对汽车消费的理解还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中国人目前对汽车是希望作为资产拥有的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年轻人要结婚,你说房子和车子都是租来的那对方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第一辆车通常是要买的,过了这个新鲜好奇的阶段才觉得原来就是这么回事,自己买车还需要解决停车位、堵车等等问题,许多出行的需求地铁公交就能够有很好的满足。要等到大家对车的理解恢复到一个比较理性的状态,只把它当作一个出行工具的时候,租车行业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基础,这是需要一个必然的过程。

   第三,实际我们这个行业本身对服务渗透还不够普及不够方便,许多人租车是为了方便,这个方便包含多个方面,比如租车的手续、流程等等。但如果租车需要走一两公里甚至还要打个车去租车,这就形成了新的不方便从而抵消了租车本身带来的方便价值以及消费者的意愿。尽管我们在全国将近100个城市近1000个网点,但是中国太大了,这个规模在台湾可能就足够方便了,另外在超级大城市消费者对方便的要求是很高的,这也是你为什么会在上海经常看到一个十字马路,分别在四个方向的路口都能看见“全家便利店”的原因。消费者对方便所愿意付出的议价越来越高,所以也要求我们的服务要越来越方便才行。

   要真正替代掉买车,让消费者认为买车不如租车,方便性、性价比等方面要做到更加成熟才有可能。我们的合作伙伴、战略投资者,全球最大的美国“企业号租车公司”有150万台车。如果真的那一天到来,这么大的市场单凭我们一家是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的。

   但我们觉得中国是个很大的未来市场,2014年全中国的新车产销量是2350万台,2013年是2200多万台,连续7年保持汽车产销最大的国家,而同期美国只有1000多万台。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到这个行业的一个培育的角色中。

  EW:怎么看待行业里的价格战?

  ZRP :每个行业都会面临价格的问题,租车类在互联网上有更多明显的价格战,比如各类打车软件的补贴等等,但这都是短期的争夺市场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最终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价格水平。此外,租车这个行业在中国有个特别的现象,企业高集中度有点早,全国超过1万台车的公司就两家。我们这个行业有多重门槛,一方面是资金,一方面是对管理营运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的资产有个特性,它是会移动的和固定资产不一样,需要专业方面的经验积累。此外还有网点门槛,短时间内很难一下达到这样的规模,因此我们在价格战方面面临的新增对手本身就不多。

  EW:最近一嗨也表示未来可能会尝试P2P相关业务作为现有租赁业务的补充,有具体的计划吗?类似PP租车,宝驾租车等针对这类服务的专业细分公司,也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关注,他们没有传统租车模式重资产的压力,如何面对来自他们的竞争?

  ZRP :其实无论哪种P2P的模式都和本国的消费习惯以及道德水平有关,P2P租赁所借鉴的经验是相对比较成功的租房领域。在美国做得比较成熟的像Airbnb这样住家的模式,就是一套大房子里有空闲的单间可以出租给需要短住的人,可以细化到居住几天,的确已经可以和酒店形成一定的竞争。

   前几年有人尝试把这样的模式复制到中国,却发现复制容易,但落地出现了问题,国内对租房的习惯和现状无法支持这样的举动落地,可能光是替前一家房客清洁房屋一项内容就阻止房东萌生这样想法,而国外大多数房客在离开之前都会将房屋清扫得非常干净,让下一个人可以直接入住。在国内不具备这样成熟的社会环境。记得有两家企业尝试过将这样的模式在中国复制,但最后都相继失败了。在中国陌生人之间第一感觉是不信任的,但西方陌生人之间通常是默认为你是值得信认的,这类生意的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

   P2P租车是否能顺利发展起来也不例外,现在碰到最大的问题倒不是政策上会如何限制,保险、剐蹭如何处理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的。关键的是消费者的接受认同程度、社会诚信体系以及普遍的文明程度是否达到了一个合适的节点。而且P2P租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动态的,出租房子最多的是屋内的财产风险,维护成本,但是车辆的出租很可能面临的是更多的纠纷。当然现在P2P租车行业的同行也在积极尝试各种控制风险的方式,这个方向当然是好的,不过氛围基础的改变很难通过技术或规则的手段短期内取得很显著的成效,而且难度也是比较大的,需要跟随整个社会基础配置发展的配合。所以我也不确定在多少年之后可以到达这样的一个最佳时机。

   现在一些经常见到与租车服务相关的业务,一嗨都在尝试。未来能提升边际效率的服务我们都会尝试去做,去年我们在上海试点了P2P业务,但我们只把它定位在一个现有业务的补充,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服务降低我们一部分的边际成本。所以我们的参与方式不会是纯粹的P2P,而是利用我们现在的网络、服务标准、诚信体系、品牌和门店场所等资源促进这两个P之间交易的一个可靠性。

   一嗨的品牌还是会在客户心中有备书的,所以我们可以去统一车辆、客户、服务的标准,比如100个人可能对干净有100个标准,因此客户体验很难把控。如果有一个比较信任的平台通过它的服务标准去帮客户做承租人的筛选、车辆的判断等等,这件事情就相对比较容易,让两个陌生者的交易变得都比较放心。目前会基于一嗨会员开辟这项业务。

  EW:“重资产”一直是制约传统租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一嗨也刚刚开始实现盈利,但有数据显示车辆运营成本占到80%以上的收入。你未来将如何解决重资产和价格优势的矛盾?

  ZRP:重资产的确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特点,但是对企业的发展压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和普通的固定资产不一样,比起飞机和房产这样的行业,我们的车辆实际上可变现的渠道和速度都是成熟的,如果有现金的需求可以很快将车辆通过二手市场变现,当有合适的时机会再买进车辆。因此虽然是重资产,但流动性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此外金融杠杆也是可利用的渠道,我们本身的负载率是较低的,因此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撬动比较大的贷款空间,我们会做更多股权的融资,而非债权融资。重资产在早期会是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但是到后期随着边际成本的降低和规模效益的积累以及比较好的现金流通渠道,它的制约作用会被逐渐减弱。

  EW:现在“专车”一直处在一个舆论的浪口,易道租车也与海尔合作为发展专车,准备了80个亿。你怎么看专车这样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ZRP :最近针对专车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从我个人来讲认为还是有其道理的,特别是私家车被禁止进入专车领域的确是有许多监管上的考虑。因为出租车毕竟是一个具有半公益性质的行业,关系到公共安全的问题,其运行体制也是有特殊性的,什么样的车可以作为出租车运营,它的安全性是否能够达到要求都是需要有一定标准的。为什么出租车价格变更是要听证的而一般商品涨价不需要?它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行业。淘宝可以创造的奇迹在出租车行业里是不可能用同样的思维复制的。另外还有保险方面,私家车的保险和营运者的保险是不一样的,保费成本相差几倍,私家车如果进入营运的行列对公共安全和管理控制会形成很大的挑战。

   现在各种打车软件的专车模式是司机客户双补贴,通常在上海打车去一趟浦东机场需要200块,现在专车只需要98块,当然前座后座的人都叫好。但是这不太可能会是一个常态,价格总会要回归到一个正常的市场水平。

   如果说专车是要打破出租车的行业垄断,其实也是在形成新的垄断,这背后的问题是现在还看不到的。就拿Uber来说吧,它本身牵涉到的争议较多,如在极端天气的漫天要价,澳大利亚人质事件中提高车价等等事情。韩国甚至把Uber的CEO看成罪犯。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就像一年多以前全国的出租车驾驶员还在为打车软件叫好,既有补贴,又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空跑,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却在被专车抢市场,我想驾驶员经历的过程对乘客来说也是一样的。一个长期可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模式才是一个有价值的商业。新的模式固然是好的,难点在于怎么样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并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行业。

  EW:相对传统服务行业来说,互联网思维创造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并且更受现在消费者的喜爱。你是否会接入这样的思维模式来对传统租车进行变革?

  ZRP:我认为互联网思维更多的是让你去提供更好服务的进化手段,毕竟人还是要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如果拿租车行业来说,你可以考虑用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或技术提供更好的叫车服务,利用它提升企业运行的效率降低边际成本,让你更了解客户更多的服务需求。一嗨如今通过App客户端订车的比例接近50%。我们在逐步推行手续过程中的合同无纸化,通过电子安全的租车服务,只要技术有发展我们就会不断试用于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租车服务,其实我们一直在用互联网思维去调整增添业务内容和管理效率。

  EW:关于一嗨上市前发生过一些比较有争议的事情,比如琨玉资本和德意志银行的退出?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他们是否是导致一嗨上市破发的原因?

  ZRP : 在上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按照要求上市公司是处于缄默期的,因此没有对外界更多地解释这件事情。投行的进入和退出是很正常的事情,德意志银行只是我们承发的三家银行最后进来的投行之一。由于他们准备工作来不及参加上市,在行业完全正常。其他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大通准备充分,帮助公司成功上市。琨玉资本因QDII来不及完成,由汇添富基金替代为基石投资者。我想对于所有的质疑和攻击,成功上市就是最好的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