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家融资租赁企业落户自贸区 初现融资租赁中心
新华网上海6月12日电(记者杜放)上海自贸区12日再迎央企落户:中国交建集团发起设立中交建融租赁有限公司。至此,自贸区融资租赁企业增至400余家,注册资本逾300亿元人民币。
记者了解到,培育融资租赁功能,将成上海自贸区改革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市场人士认为,未来自贸区将成国际融资租赁集聚中心,促金融国际化“桥头堡”落地。
400余家融资租赁企业落户
12日,中国交建集团旗下中交建融租赁有限公司落户自贸区。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这一国内最大的建筑企业携手旗下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以及中和物产、中交国际等,发起的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达5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成为自贸区注册资本最大的金融租赁企业之一。
此前,多家央企、银行赴区内涉足融资租赁。截至5月末,自贸区内融资租赁企业已达419家,其中母公司111家,特殊目的公司308家,开展业务涵盖飞机、直升机、船舶及海洋钻井等大型设备。交通银行、上海银行等已宣布在区内涉足金融租赁业务。
“启动8个多月以来,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体制方面全面推进改革,总体看开局良好,运行有序。”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王辛翎说,创新金融服务实体,培育融资租赁功能,将是实现自贸区改革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种新兴融资工具,融资租赁服务在国内方兴未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总裁刘起涛说,央企涉足融资租赁的主要功能,在于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比如从实业角度,传统工程设备购置成本高,工期后闲置期长,通过融资租赁就可以满足使用和融资双向需求,大大降低企业成本。
结合企业需求与跨境融资对接
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以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自贸区融资租赁聚集效应已初步显现:目前在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兼理商业保理业务等方面,自贸区内融资租赁企业拥有多项改革利好。实际上在A股市场,从去年下半年起,涉及融资租赁的上市公司已经历多轮涨势。
在制造业产能过剩、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的背景下,“先租后买”、一次性投资少的融资租赁已成为国内主要装备、汽车及船舶制造企业的重要销售方式。“融资租赁在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获得所需设备、减少一次性支付额资金压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巡视员张蜀东说。
去年下半年,上海自贸区内某租赁公司就以融资租赁方式,将1架波音737飞机出租给海航旗下货运航空公司扬子江快运运营。“此外,可利用离岸人民币降低融资成本,也是自贸区发展融资租赁的实质利好。”中国交建财务总监傅俊元说,通过自贸区内融资租赁的综合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国内融资租赁业务有望翻番
5月底,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已正式启动。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2015年我国租赁业务有望从目前的1.55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特别是受益于自贸区优惠政策,飞机等装备租赁业务量有望得到极大提升。
中交建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生认为,一方面,自贸区在融资租赁方面改革利好明显。另一方面,上海可依托现有装备制造平台,以及丰富的金融融资租赁人才。“自贸区的设立为企业发展金融租赁业务提供了新平台。”
市场人士认为,融资租赁公司密集落户自贸区,这一变化也表明,从制造产品出口到服务贸易,是自贸区有别于传统保税区的亮点。
“全球500强内排名前十的建筑企业中,实际利润多来自特许经营。而我国企业制造产品能力比较强,真正的弱项在于融资。一方面银行有钱找不到项目,也不放心项目。另一方面不乏企业有市场没钱,所缺乏的是投资商。”傅俊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