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记者走访时发现,政府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动作为,使科技创新成了企业发展的“新常态”。
1月9日召开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省相关单位和个人主持或参与的40个项目获奖,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了近一倍。
记者追踪采访时发现,作为传统经济大省,四川省面对巨大经济下行压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用政策撬动科技“红利”,填补传统产业的“下滑空间”。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将达1.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6%。
创新驱动助力传统企业困境“突围”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成本上升、需求下降“双向挤压”,四川省化工、白酒、钢铁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
企业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寻求困境“突围”?
四川龙蟒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在钢铁全行业亏损情况下,这家企业却保持着盈利。原来,这家企业先后投资近20亿元,在钒钛磁铁矿采选、冶炼等环节加大科技攻关,使过去废弃不用的表外矿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选铁尾矿中钛的利用率超过了75%。
科伦药业是我国输液用品制造的一家龙头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可立袋”此次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坦言,公司历时4年,耗资5000多万元,于2007年成功研制出了这个可直立摆放且可全密闭输液的新型输液包装,已成为公司当前销量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记者走访时发现,四川一些传统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他们坦言,面对行业持续低迷,科技创新让他们“重燃”活力。
高新产业“增量”冲抵传统产业“存量”下滑
在传统产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四川省去年仍坚决地关停淘汰了落后企业505家,同时交出了一张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答卷。
原来,这得益于四川省重点打造的优势新兴产业。去年以来,四川省提出打造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它们正逐步冲抵传统产业“存量”下滑的空间。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认为,这几个新兴产业,具有明显技术集成、产业带动的特点,可以引领冶金、化工、电子、机械加工等众多领域的技术进步。
去年12月,野马纯电动多功能城市SUV-T70EV在川汽绵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下线,实现了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突破;新力光源是四川一家本土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开发出了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交流LED照明技术,正在寻求与飞利浦和欧司朗等行业巨头合作……
科技创新成为“新常态”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记者走访时发现,政府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动作为,使科技创新成了企业发展的“新常态”。
海鑫丰是一家钛白粉生产企业,今年获得了100万元的技术开发专项资金支持。如今,这笔钱已投入余热回收项目攻关,投产后一年有望回收9万吨蒸汽,相当于1500万元。
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刘东介绍说,科技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四川省近年来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和立项生成机制,全省重大科技项目七成以上已由企业牵头实施。
数据显示,2014年四川全年支持100万元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546项,经费7.6亿多元,其中由企业或企业牵头承担的重大项目452项,经费5.6亿多元,占74%。
据了解,四川省还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目前,四川省已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国相关机构签署科技合作协议10余项。
科技“红利”填补四川传统产业下滑空间 -
成都11:36 15.01.2015 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