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来“招亲”看重在川可“落地生根”

17.10.2014  09:24

        □本报记者 祖明远

        10月15日,在第二届科博会军民两用技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成果与专利专场上,共有222项科技成果谋求合作。20多家企业登台“路演”,绝大部分来自北上广等地,他们看中四川什么?产业链的“变现”能力

        军民融合(北京)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韩璞带来一支30多人的队伍,其中北京、上海两地企业占了大多数。

        “我们的客户是高铁机车制造商和飞机制造商,技术没得说。”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运载平台事业部主任宋策带来的是两款运输平台,其中麦克纳姆轮移动平台可以载重1-30吨的重物实现毫米级别的移动对接;另一款气垫悬浮装置载重则高达30-400吨。

        说到来四川的原因,宋策认为,四川军工企业较多,在特种制造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要寻找合作伙伴,扩大产能。同时也寻求一些技术合作,从而完善我们的工业物流解决方案。

        韩璞认为,四川有巨大的市场和雄厚的制造生产能力。科技成果来四川,很容易落地生根,变为产品,继而销售出去,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当然有吸引力。持续创新的“再生”能力 “路演”结束了,但邵漠宇还要在川多呆几天。作为海尔集团超前创新中心3D打印小微企业运营总监,四川在他的计划中还有更重的地位。

        他带来的项目是3D打印APP应用:通过对手机照片进行三维扫描,然后以3D打印方式,制成个性化的玩偶或模型,再快递给用户,以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但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例如更好的3D打印技术,还需要在材料领域更多储备。“四川科研实力雄厚,其储备的大量技术,为我们完善产品提供了更多可能。”邵漠宇说。

        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城市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殷栋带来的项目是智慧城市,计划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平台,提供标准接口,以方便更多的具体应用落户。“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很发达,绵阳又是中国科技城,已经有很多具体的智慧城市应用,希望可以邀请更多伙伴来完善这个生态系统。”殷栋说。

原标题: 科技成果来“招亲”看重在川可“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