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呵护求学梦,家访温暖学子心——西南科技大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20暑假走访工作

04.09.2020  01:03

临别之际,学生爸爸含着眼泪对我们说道:“感谢国家、感谢学校对我们家孩子的培养和关心,我们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们一定要监督孩子学会自立自强、诚实信用,要知恩感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在另外一个村上简陋的房子里面,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虽然听力不太好,但是仍然特别认真的在听我们家访老师对其孙女(自小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受资助情况等方面的介绍。离别时,奶奶还拿着亲手煮的土鸡蛋,非要给我们,还一个劲儿的叮嘱我们路上注意安全。感动与温馨,家庭贫困与励志成才,让我们忘记了来时步行在雨后泥巴路上的各种不易和艰辛。以上两幕,仅仅是我们暑假对学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进行家访的一个缩影。

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贯彻落实学生资助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政策,提高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加强学校与贫困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聚焦、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临时困难学生的台帐管理和丰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体系,同时将国家和学校的关爱送到贫困生家中,学校提早谋划,精心组织,成立了学生工作处和各学院的家访工作组,开展了本次暑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工作。         

精心组织,走村入户知详情

面对新冠疫情,白衣天使守护大家的健康,求学路上家庭经济困难,国家资助呵护求学梦想。整个暑期,由相关学院和学生处老师组成的5支家访工作组克服雨天路滑、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重点深入走访了四川巴中、雅安名山、达州宣汉、绵阳平武、遂宁大英等贫困学生较为集中的地区,走入这些国家级贫困县或贫困地区,与学生家长和地方村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图一 学生工作处老师和经济管理学院老师在前往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猫儿坪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的路上

  图二 在达州市宣汉县土黄镇董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学工处的老师正在讲解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

广泛宣传,资助政策讲到位

感谢老师们为我们宣传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以前我们以为小孩大学一毕业本息就要还好几万的贷款,压力实在太大,所以只准备贷一年。现在明白了这个最长贷款期限有22年,毕业5年后才开始还本金,那压力负担小了很多,后面我们还续贷”。在和学生本人及家长的交谈中,我们转达了学校领导对学生和家长们的亲切问候和衷心祝福,重点宣传讲解了国家、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表现,详细了解受助学生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并向学生送去了家访慰问金。家访老师就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发展规划与家长沟通,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并鼓励受助学生直面生活的困难,坚定信念,勤奋刻苦,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家庭状况。

凝聚合力,校地联动助脱贫

我们建档立卡的学生每年都能享受4000元的教育资助,同时他们的医疗保险和新农保每年都有代缴,地力补贴和生态补贴也有相应金额发放。”在与被家访学生所属的村委会、社区工作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中,了解了当地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建档立卡认定、帮扶、资助项目以及脱贫成果的情况。同时对地方的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孤儿、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体学生的各项资助也有了比较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图三 理学院的老师在绵阳市平武县豆叩镇紫荆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家访

  图四  环资学院老师在雅安市名山区双河乡蒋桥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

感恩奋进,励志成才担使命

我们真的很感激国家的好政策,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很破旧的老房子,文化水平又不高,家里又有老人,打工供几个孩子上学压力非常大,这几年国家各项资助,让我们身上的压力小了很多。”受访学生及家长们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家长们表示,一定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学生们表示一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新时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五 生命学院的老师走访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三兴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

切实深入,勿忘初心觅精准

以前孩子高中时还经常被叫去开家长会,上了大学以后就不怎么了解小孩情况了,没想到老师们走了这么远的路程来到我们家,真是太感谢了,我们感觉很温暖呀。”学生资助寄托了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群体的关切,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四个自信”的现实体现,既是我们的民生工程,也是兜底工程,广受社会关注、媒体监督。本次暑期家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学生家庭及当地村委会等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赞扬。而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让我们对处理好“取消盖章”与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关系,进一步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及资助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方面的重要桥梁。家访工作,拉近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为有效做好学生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体现了国家资助政策的针对性,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赵多 编辑)(学生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