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院介绍四|“学科互为交叉、知识融会贯通”——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学子的使命,而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先锋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更应该义不容辞地以国家社会良知为己任。通识教育学院主张回归教育的本质和起点,即“人”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人格、严谨的思维与博爱的胸怀。
2016年11月,以我校基础科学系为班底正式成立中国独立学院中第一个以推行通识教育为建设规划的高校组织机构--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定位为基础教育学院,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二级分院,该学院从文化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六个维度,进行核心课程以及选修课程设计,按照学科交叉渗透、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生在知识融通、科学理解、文化传承、中西交流和为人处世五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学院通过思想成长类、寒暑期社会实践类、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类、文体与创新创业竞赛类、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类等五大类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让学生从自主走向自强,从自强走向自如,能灵活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u 教育理念
秉承西科大城市学院博学、笃行、严谨、创新的教育理念,着眼学生十年的职业规划,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促进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强调自主管理,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u 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
城市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贴近行业办学,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造型应用技术人才。通识教育学院积极把握创造型应用技术的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一颗心两个能力”。“一颗心”即感受爱和传递爱的心,培养学生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懂感恩的心,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两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引出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智能,激发学生一生的学习热情;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最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u 师资力量
通识教育学院现有通识教育、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大学体育4个教研室。通识教育学院现有师资共45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6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l 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游章强
博士、教授,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2007年晋升副教授,2013年晋升教授。截至2014年12月曾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项目2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2篇。此外,参编专著1部,译著1部。现为四川省生态学会会员。主要研究大型有蹄类行为生态学,攻读博士学位期开展了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繁殖行为生态;2005年以来,主要以我国特有物种白唇鹿对研究对象,开展该物种的行为生态学研究。
l 高等数学学科带头人:唐定云
副教授,高等数学学科带头人。在教学工作中将学科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不断进行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科研方面,立足我校实际进行教材、教学改革,2008年起带领团队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并不断修订,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基础》等教材。并于2014年聘为我校专家组成员,在培养青年教师中做出突出贡献。
u 特聘名师
李义 : 教授,主讲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陈媛莉 : 硕士,副教授。主讲课程:文学经典与阅读。
刘莹 : 硕士,副教授,主讲课程:综合英语。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外语教学。
u 课程设置
我院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现代化网络选课计划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构建了满足学生“个性教育”与“全面教育”的五类课程(即学科基础课程、博雅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人格素养培养课程、跨学群专业选修课)。学生多维度较好的完成大学基础知识教育学习。实现“学科互为交叉、知识融会贯通”。
u 富有特色的十年职业生涯规划
通识教育学院积极推行富有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十年规划,通过六大板块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一是职业奋斗规划测评。通过入校测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学生的职业倾向,给学生推荐最佳职业奋斗目标。二是职业规划的技术能力培养。通过慕课形式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水平。三是职业规划引导。通过邀请知名企业家、学院学科带头人、优秀毕业生创业明星的讲座使学生真实的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专业。四是双证规划。由辅导员、班导生指导学生制定在校期间考级和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驾驶证的具体计划,使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生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五是毕业后的两个三年人生规划和毕业生服务。学生毕业后学校给毕业生提供持续的服务和帮助,主要通过校友群、举办校友会、建立行业群的人脉资源的支持和帮助;继续使用学校教学资源(网上资料、图书馆)的支持和帮助;回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教学支持和帮助;定期推送行业、教育、就业等信息的信息支持和帮助;组建猎头和求职网络,提供职业发展和就业的组织支持和帮助等。
u 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
指导学生入校后制定七个方面的规划计划。在思想素质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团组织生活、党校培训、思政课讨论等活动;在实践实习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交流访学等活动;在志愿公益方面,组织学生参加青协、献血、社会活动等;在创新创业方面组织、支持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参加专业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出科研成果、支持创业等;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组织、社团,参加省、市、学校的各类比赛、竞赛;在学生工作履历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担任学生干部,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技能特长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参加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鼓励学生考取各类专业技能证书。
u 高效的自主管理体系
通识教育学院实施高效的自主管理体制。学生资助管理是对班级充分授权,从而激励辅导员和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充分注重人性要素,充分注重学生的潜能发挥。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增强规律性,每天从早到晚,每周从周一到周日,每学期的教学事项、重大学生活动、日常各项制度设置有明确的规律性,学生自主管理思路清晰。在学生的管理能力上强化培训,以学生手册为基础,自主管理的标准明确;通过开学军训和一段时间的强化日常管理,使学生对自主管理培训理解到位;通过对师生不合理行为的严厉查处,强化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强调以契约精神,使学生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在管理上依靠学生干部,设置班级和宿舍两个学生管理队伍,通过成立大学生国防后备连的方式,强化管理能力的提高,依靠这两只队伍实施学生对公共事务的自我管理。
当前,通识教育学院已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促进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融合。强调自主管理,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