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到“融” 科技城18年的“坚守”与“改变”

12.12.2018  11:33
  自上世纪50年代的“三线建设”起,国家陆续在绵阳布局了一大批国防军工科研和生产单位。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从此,围绕着“科技”二字,绵阳寻找着国防军工科技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最优解”。

  从“军转民”“民参军”,再到多元主体参与“军民融合”——18年来,这块土地上的探索,既有“坚守”,也多“改变”。

  11月22日,记者来到绵阳,聆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激起的阵阵回响。

  破冰 源源不断地创新突破

  在刚结束不久的四川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四川奇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汤世友,作为绵阳军民融合企业的代表,分享了创业所得与思考。

  作为石英式动态汽车衡的细分市场中的“领头羊”,他忍不住感慨:自己的成长几乎与科技城发展同步。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绵阳也从一个西部地级市,一跃成为“中国唯一科技城”。

  这个“大动作”的到来,有些意外,却又合情合理。自从上世纪50年代国家陆续在绵阳布局大批国防军工科研和生产单位起,科技就成为绵阳一抹绚丽的底色。时任绵阳市委书记的杨海清感受最深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绵阳历届市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推动“科教兴市”,绵阳也因此早早尝到了国防军工资源转化的“甜头”:长虹、九洲等“军转民”代表企业在当地涌现。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与“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绵阳科技城的设立显得尤其具有创新探索的意味。彼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绵阳宣布这一决定,讲话中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创新”与“改革”。

  这也成为了科技城建设的方向——要运用创新的思路、体制、机制和政策,想办法突破“军地”间的体制机制障碍,把科技人员的能量进一步释放出来。

  航向既定,许多改革“破冰”动作也陆续推出。以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为例,通过这班“直通车”,绵阳军民融合的问题能直接反馈给相关部委,创新探索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同样的“直通车”也体现在具体工作中——绵阳成立军地联席会议,加强国防科研单位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从保障国防军工科研任务,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都可以在会议上商议。

  类似的创新探索,在此后频繁上演。沿着科技城这一改革创新体系,绵阳涌现了大量军民融合的全国、全省首创经验,仅最近3年多,绵阳就梳理出10余项军民融合创新做法,其中2条经验在全国推广、5条经验入围国家第二批全创经验清单、12项经验在省内推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改变 开放做大军民融合“蛋糕

  2004年,汤世友鼓足勇气从单位离职创业,鼓舞他的,不仅是手上的几项“军转民”技术,还有绵阳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

  在科技城设立之初,受限于体制机制,国防军工科研成果的转化,往往首选国有企业,因此当时绵阳军民融合企业多为国有军工企业或科研院所转化企业。

  而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畅通成果与产业之间的通道。仅靠国防科研院所的自我转化显然不够。开放——吸引来自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成为绵阳军民融合探索的关键词之一。

  组建科技成果评估、交易等服务机构,搭建企业与院所间的技术交流平台,引入金融投资机构对接创新项目……汤世友的奇石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市场要求技术不断更新,而要将军工技术转化为产品,除了科研单位和企业之外,还需要一些专门的再研发机构,解决工业化所需的成本控制、大规模生产等共性问题。”汤世友说。该公司与设立在西南科技大学的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合作,最近刚完善一项技术,预计每年可带来500万元的市场收益。

  转化环境还在进一步优化。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大引强,绵阳陆续吸引了多个百亿级的工业项目,涵盖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大大提升了绵阳的科技成果承接能力,解决了当地科研技术与产业基础“高低不平衡”,许多技术难以在当地实现产业化的难题。

  与此同时,军民融合新力量的加入,也拓展了绵阳产业版图。2000年,绵阳高新技术产业还是电子信息的“独角戏”,如今已拓展出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力量”。

  经历18年的摸索,从起步之初的“军转民”“民参军”,到如今“军民融合”共同做大产业“蛋糕”,科技城的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截至2017年底,绵阳已有军民融合企业321家,实现产值153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超50%、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65.5%。

  面向未来,探索还在深化。最近,绵阳出台《绵阳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了“争当国家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奋斗目标和深入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军地一体化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培育、军民融合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绵阳市委书记刘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