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蒋述卓做客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畅谈新媒体时代文学何为

06.11.2013  12:24
新媒体时代,文学不会“死”
蒋述卓做客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畅谈新媒体时代文学何为
  ■借助电子媒介文学用武之地更大
  蒋述卓的讲座内容分为文学与媒体的关系、图像艺术中的文学性播撒、新兴文学类型以及关于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四大部分。一开始,蒋述卓就指出,随着网络、手机、DV、MP4等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依赖传统的媒介(杂志、报刊等)阅读文学,文学性弥散于一些并非纯正审美的载体与文体之中,如广告、动漫、博客、手机短信等等。有的人认为这是文学的生存危机。
  “但危机其实也是机遇。”蒋述卓举例说,文学为电影、电视提供了脚本,《红高粱》电影的一炮走红也为作家莫言的文字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网络文学使每个人都有了成为作家的可能,博客文字如果只卖隐私而缺乏语言表现力仍然缺少点击率,但网络上的电子文学文本又希望依赖纸质文本得以保存与流传,连《百家讲坛》上的易中天、于丹也免不了要去签名售书;手机中的短信文字,优美者、精巧者则成为文学,在大众中流传也激发了不少人文学创作的欲望;依靠文学性语言所创造的具有审美意味的广告往往能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胜人一筹,使人过目难忘。在新媒体领域中,文学还将大有用武之地。
  蒋述卓强调,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学艺术常常被其他的文化现象如广告传媒、时装表演、商品包装、各种节庆等所借用,并覆盖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网络文学已正式登上文学殿堂
  “文学进入大众消费的时代,更多地会追求轰动效应。随着网络的出现,文学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利,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写作,因此也冒出了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家。”蒋述卓认为,网络文学已经正式登上文学殿堂,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比如说源于网络的《鬼吹灯》、《盗墓笔记》已经将影视版权卖到了好莱坞。
  “民间化是对文学创作的解放,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是从民间走向经典的。”蒋述卓指出,文学现在正处于一个调整期,它的存在方式因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了变异,纯文学的观念正在悄然变化,文学性的播撒使得文学变得暧昧起来,边缘起来。然而新的文学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兴起,又使得文学有了新的动力源。新媒体为文学的生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渗透机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或许不再是行走在边缘的浪行者,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它可能依然是独领风骚又不可或缺的基础与核心。
  蒋述卓的讲座赢得了中山学院师生的热烈反响,据了解,今后,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还将不定期地邀请一些“重量级”嘉宾前来交流,借此让广大师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也让中山的文化研究者和学术界的“大腕”有更多的亲密接触。
  当手机、电脑、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不止一个人担心过文学是否会走向消亡的问题。近日,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蒋述卓教授做客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畅谈新媒体时代文学的存在方式,他指出,新媒体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但文学并不会“死”,而是弥散于广告、博客、动漫、影视等载体中,获得更广泛地流传。文/本报记者禹媚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 字数: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