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会、非遗节两大盛会闭幕 签约1360亿

21.09.2015  09:59

  第三届科博会闭幕 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本报讯(记者 邹俊川)9月20日,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投资推介会暨成果发布会,标志为期4天的科博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科博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开放合作”主题,开展了8项主要活动和17项专项活动。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3个先行先试地区、高新区参会,包括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内的819家单位参展,参展项目1944项、展品8647件;签约项目314个,签约金额1060亿元,较上届增长20%。参观人数达56.3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超过8万人次,较上届增长23.1%。

  本届科博会技术与发明专利发布交易活跃,共征集发布成果1054项,签订技术及投资合作协议60项,签约金额70.2亿元。签约产业项目156个、金额743亿元,比上届增长70%,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类项目占总金额的91.6%。

  通过举办科博会,绵阳人才汇集平台作用进一步彰显。科博会期间,绵阳开展了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洽谈会、中国博士后西部服务团走进科技城等11项活动。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国家科技城(绵阳)分市场正式挂牌。8名外国专家被授予“天府友谊奖”、“绵州友谊奖”。

  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博会首次举办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主题日活动,军政商学各方共同分享了国防科技、民用科技最新前沿资讯,探讨了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与往届相比,本届科博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首次设立主宾国,参会参展的境外企业数、外宾数量创下新高,境外采购活动实现重大突破。在国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国际先进制造业大会、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中国区域协作创新论坛上,包括11名两院院士在内的与会专家学者在思维碰撞中,形成50项理论成果,首次发布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5》,分析解读了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通道、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等内容。

  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出席会议。

  第五届非遗节闭幕 280多万群众参与各项活动

  本报讯 (记者 张良娟)经过连续10天的狂欢,9月20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落下帷幕。非遗节期间,共有280多万游客和群众参与各项活动,2000多万人通过网络新媒体点击本届非遗节。

  本届非遗节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主线,举办了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第二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五大主题活动,吸引6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00多名外宾及国内4000多名代表参加。

  非遗节期间共开展非遗展示表演、产品展销、学术交流活动400多场次。国际非遗博览园近5万平方米展场里,50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人和非遗产品生产企业,展示了来自32个国家、地区和全国各省(区、市)的600多个非遗项目。3个广场露天舞台滚动演出128场来自14个国家和国内的原生态民族音乐、舞蹈、曲艺等非遗项目表演,成都市内的6个剧场轮番上演昆曲《西厢记》、京剧《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22场。在都江堰、平乐古镇等8个主题分会场,丰富多彩的展示展演活动吸引近90万群众参与。非遗节期间还集中组织126场非遗传承进社区、进学校、进古镇古街、进乡村等“十进”系列活动,100多万群众真切感受和体验到非遗的丰富多彩。

  本届非遗节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设计、产业、生活的融合创新,促进非遗资源与市场、资本的对接,非遗产品销售和订单总额达6000多万元,现场推介非遗生产性保护等文化产业合作项目100多个,签订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投资等意向性合作协议14个,签约金额达3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