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柑橘用上了大数据

10.04.2017  22:05
 

  4月初,蒲江县的丑柑进入了采摘的收尾期。该县共有20万亩柑橘,多种植晚熟品种“不知火”和“春见”,俗称丑柑。“今年亩均净收入超过1万元是没有问题的。”蒲江县农林局局长周燕武说。

  近年来,“柑橘富农”在蒲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蒲江的土地紧俏,大批蒲江农民尝试走到县外乃至省外流转土地种柑橘。

  “但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外地种植基地的柑橘品质大都不及蒲江县内基地,我们正在帮助农民寻找原因。”4月6日,周燕武指着立在一片柑橘林中的一根奇特的银色“柱子”介绍,“它们或许将帮助蒲江农民在‘飞地’上种出高品质柑橘。”□本报记者 冉倩婷

   奇特”柱子用来干啥?

    这些柱子大概七八米高,上面设置着摄像头、感光板以及外形像“小箱子”或圆柱体的特殊设备。全县有60余个,大多被安置在蒲江的柑橘、猕猴桃、茶叶基地里。  “这是一个固定式遥感观察站。”蒲江县五加一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锐介绍,柱子上配备了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和多元信息传感器装备与技术,可以对水果种植基地的水、土、气等关键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土壤养分和湿度、空气质量、综合气象信息等,“这些数据实时传回建在‘5+1’综合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结合我们定期做的土壤检测,形成大数据。”

  蒲江采集这些大数据,本意是服务于该县正在整县推进的“耕地保护与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于2014年10月正式启动。截至目前,该项工作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

  “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单纯提高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是不行的,它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蒲江县五加一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罗超指出,采集到的大数据,可以反映蒲江的环境情况,例如PM2.5数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蒲江县能够据此采取相关的整治提升措施,“同时,依托采集的数据,可以针对同一片区域进行土壤质量各个指标的纵向对比,成为考核这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如何用大数据服务“飞地”?

  随着采集过程的持续,这些大数据担负起了更具开拓性的“重任”。

  “今年我家柑橘的平均卖价,比没有搞土壤质量提升的,每斤要高5毛钱呢!总共多挣了将近6000块。”蒲江县长秋乡石马村9组的倪文忠一家,已开始从“三年行动计划”中切实受益——他家种植丑柑的4亩地,是蒲江全县最早进行土壤质量提升的地块之一。

  罗超认为,找出造成这种优势的环境信息,就有可能帮助解决蒲江农民“柑橘飞地”种植品质提升的问题。

  “蒲江的耕地早就都流转得差不多了。”周燕武介绍,这几年来,蒲江的农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的蒲江农民,“但很多人回来后发现已经流转不到土地了。”于是有一些人就尝试到县外乃至省外,比如重庆、云南这些地方,去找地来种柑橘。据统计,全县在外流转土地面积达10万亩,“但大多数出产的柑橘品质和效益都不及蒲江。

  为什么同样的柑橘品种在蒲江就能丰产且质量上乘,到了其他地方就不行了呢?

  “这就是我们要通过大数据寻找的答案。”罗超介绍,目前,蒲江县耕地质量提升“5+1”综合服务中心已主动与中科院建立起合作关系,“我们采集到的所有数据,都会即时传到中科院,由他们来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最新消息,今年蒲江全县将新增至少40个“柱子”。而借助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或许能成功建起多个优质蒲江柑橘的“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