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索4种学区制 不买学区房娃娃也能读名校
制图/高翔
家长们,巴巴掌拍起来
以后,不买学区房
你家娃娃也能读名校
还在头疼为孩子买学区房?成都将在全市推行学区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学区内纵向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化解择校压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读好学校。2月6日,华西都市报-封面记者从成都市政府官方网站获悉,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成都市将探索4种学区形式,同时,统筹学区内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并鼓励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在学区内走教。
解读1
学区形式有哪些?
灵活多样4种学区制各具特色
《意见》提出4种学区制建设形式,以相同学段学区为例,这种学区将按相对就近的原则,把几个相同学段的学校组建为一个学区,缩小相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实现相邻学校协同发展,实现学区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一般可分为小学学区和初中学区。
以教育主题学区为例,则是根据区域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确立学区主题,并紧密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以直对入学学区为例,则是结合区域内小学、初中布局,将小升初对应“单校划片”的小学和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组成学区单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学区,鼓励各区(市)县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学区划分形式,创造性开展学区制建设工作。
解读2
学区制怎么建?
资源共享教师可在学区内走教
划分学区制后,对学生和老师有哪些积极影响?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学区内资源共享、优秀教师资源的深化流动等都将体现出来。
具体说来,一个学区内的教育设施设备、场地将统筹利用,实现学区内校际间的教育软硬件设施共享,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学区内社会资源也将发动起来,充分利用学区内文化、体育、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在深化教师流动方面,将鼓励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师跨校竞聘工作,引导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学区内交流,鼓励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在学区内走教。
此外,将推进规范入学。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区分布,结合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划片或划片微机排位入学工作。
观点1
成都一小学校长:最核心的问题是做好“区管校用”
“如果这项政策落实的话,家长可能不用为了买学区房而苦恼了。”成都市一位资深小学校长表示,政府希望通过学区联动,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予以整合,让学校相互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得到发展,形成有序,良性,和谐的发展和竞争态势。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核心的问题是做好“区管校用”,让教师形成在各个学校内流动的有序机制。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是在学校内找到归属感,而是在区域内找到归属感。同时还要落实校长的责权利,解决和完善区域性管理机制,让学区教育整体发展无缝隙。这样才能让学区的校长能够发挥作用。
据这位校长介绍,北京有的区域实行学段分离的政策,学生是流动性学习。其实对于政府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了精品学校之后,也就不存在择校的问题了。
观点2
成都市政协委员:促进教育公平学区制是一种进步
“学区制的实施突出了教育领域中关键环节的改革,反映了我们教育制度的进步。”成都市政协委员、此前曾担任邛崃市一中副校长的李显军说。在他看来,《意见》中明确学区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而且学区制的建设也将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有积极作用,对于教育公平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国家提高教育公平水平,学生追求优质资源,这就迫使学校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学生。”李显军强调,建立“学区制”,将对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积极意义。“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将驱动教师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身能力。”对此,李显军认为,引导教师合理流动意味从制度上建立一个渠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李寰实习生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