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制种大县安州:“小种子”育出“大产业” 奋力实现“芯”愿景

25.06.2023  10:43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4日电 (安峥  杜康)仲夏时节,走进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塔水镇双埝村的国家级水稻制基地,放眼远眺,苗床平整如镜,秧苗郁郁葱葱,成片的稻田在阡陌交通的串联下,与忙碌的稻田管护身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田园画卷。

  一方沃土,育一方水稻。安州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是四川省重要的产粮基地。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就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项目。50年时间里,当地通过反复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2022年,全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3.02万亩、产量5738吨。

  一粒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在安州,“小种子”何以成为“大产业”?

  近年来,安州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粮食安全”主线,以推进水稻制种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集聚要素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为逐步实现稻香田里的新愿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3年,安州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2022年获国家新一轮制种大县认定。

安州区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 杜康 摄

  下好“先手棋”  高质量推进基地建设

  农业要发展,种业须先行。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安州区杂交水稻制种优势突出。近年来,安州区将基地建设作为种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八条措施》。

  全区高位推动,下好基地发展这盘大棋。先后整合投入资金5亿元,建成标准化水稻制种基地12个,共计4.5万亩,制种基地做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田建设标准化、制种全程机械化、种子加工自动化、流程控制信息化、生产服务社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项目撬动,安州还充分调动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投资6000万元建成6个标准化加工中心和2万平方米的种业科创服务中心,年加工能力达到6500吨。引进先正达、西科种业等制种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育种场50亩、100亩比较试验田、610亩原种繁殖基地、800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通过对接政策、整合资金、完善基础、做强园区,安州区不断提升物质装备水平,为种业发展“强筋壮骨”。

  双埝村水稻制种基地里,粮田成方、路渠成网,农田配套设施样样齐全。“这里位于安州区水稻制种走廊核心区,是安州区重要的标准化制种基地之一,该基地常年制种面积3000余亩,产量600余吨。”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勇介绍,这样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高标准粮田已经遍布安州各地。

  “几十年前,我的父辈们就在自留地里实验水稻制种,我在这个行业也打拼了几十年,对水稻制种很有感情。”在双埝村的千亩水稻制种基地,年逾六旬的制种大户朱帮云说,他目前有500余亩的水稻制种基地面积,年产值达160余万元。如今,双埝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参与制种,积累了丰富的制种经验。

  “村上的水稻制种合作社每年有1200万余元的收入,其中上百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形式反哺到村民身上。每年吸纳上千名村民就业,有些家庭一年能增收万余元。”双埝村党总支书记、镇人大代表朱冬说。

  近年来,为进一步助农增收,安州还聘请土壤肥料、经济作物等方面的专家,对制种区域的生产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水稻制种+蔬菜”“水稻制种+中药材”等轮作模式,实现了茬口与水稻制种高效衔接,增加种植收益的同时,更便于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目前,全区推广各类轮作模式面积近2万亩,亩均实现产值1万元,亩均增收2500元。

正在加快建设的安州区水稻制种科创服务中心。 杜康 摄

  满满“科技范”  筑牢粮食丰收基础

  科技创新,为安州区种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下,正值杂交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安州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巡回指导种植户适时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确保今年制种稳产增产。

  在不远处的田埂上,四台无人机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进行精准施肥、施药等喷洒作业。农技人员介绍,无人机追肥精准度强、施药雾化效果好,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科学地管护好稻田,我相信我们今年制种一定会取得丰收!”黄土镇方碑村制种户李伟笑着说道。

  如何将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作为传统杂交水稻制种大县,近年来,围绕提升良种产量质量,安州区与四川农业大学、绵阳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制定了《安州区水稻制种技术规程》;联合种业龙头企业,针对不同组合制定对应技术标准46个;依托3家国家级农机合作社,联合区内22家制种生产主体成立水稻制种协会,推行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服务,亩均节约人工成本520元,全区水稻制种机械化率达到82%,通过科技助力筑牢了粮食丰收基础。

  “新农人”林启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省时省力又高效。”安州区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启平高兴地说,通过积极推进水稻制种耕、种、管、收等环节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带动周边400余户种植户发展制种1100亩,平均每亩增收节支达到580元左右。

  为种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子”。近年来,合作社大力推行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并面向广大农户创新“菜单式”服务,制定了农资、机耕、机种、机防、机收、烘干、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清单,农户按需点单,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安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发展活力。

  围绕如何让“让种地更简单、让服务更精准、让农业更挣钱”,合作社经过13年的不断发展,已建成占地20亩的综合性农机服务基地和2000余亩的生产种植基地,拥有130余台(套)集耕、种、防、收、烤于一体的农机具,600余平方米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400吨的冷藏(冻)库和1600吨的粮食储存库。

  下一步,安州将聚焦建成“5万亩国家级制种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目标,进一步完善水稻制种标准体系,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培育力度,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加大种子执法力度,全方位提升全区制种业竞争力,为全面打好种业振兴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