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767种商品进口关税大幅下调

17.12.2013  17:05
核心提示:昨日(12月16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767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
昨日(12月16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767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暂定税率从0%到20%不等,平均优惠幅度达60%。其中,婴幼儿奶粉继续执行5%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

  对于婴幼儿奶粉的进口税率仅5%是否有利于降低价格,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关税在洋奶粉价格所占比例不高,对成本构成很少,低关税很难影响整个价格。洋奶粉高价主要问题在销售方式——流通环节层层加价,“这种销售方式不打破,价格难以改变。”

  此外,《方案》明确,对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方面则继续实行配额管理。相关专家表示,实行配额制将粮食进口控制在一定范围,有利于维护国内粮食安全稳定。

  婴幼儿奶粉进口税率不变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此《方案》已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在出口关税调整方面,“出口税则”的出口税率维持不变,对生铁等部分出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

  而调整最大的是进口关税,767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下调,比如对“遗传物质和基因修饰生物体”执行0%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像“其他氟化稀土”进口税率也为0%,而瓷厨房器具“执行10%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相比原来的税率都有10%左右的降幅。

  对于公众关心的进口婴幼儿奶粉问题,该《方案》明确,2014年将对“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配方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无乳糖配方特殊婴幼儿奶粉”执行5%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而这两类食品的最惠国税率分别是15%和20%。

  业内分析指出,进口奶粉税率维持5%,洋奶粉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下调,国内代购奶粉的现象可能会减少。

  难撼洋奶粉高价

  对于上述“洋奶粉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下调”的分析,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了不同看法。

  王丁棉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们市场的婴幼儿奶粉有多种渠道,税率有所不同,既有最惠国税率,也有零关税,比如我们与新西兰签订协议,零关税的奶粉12万吨左右。”

  “但是,我观察了七八年,每次关税税率的下调,我国市场上婴幼儿奶粉的市场终端价格并没有下调。”王丁棉分析说,首先在整个产品的价格中,关税所占比例不多,对成本构成很少,所有每罐900克装的洋品牌奶粉,成本都是85元左右,关税影响不了整个价格。奶粉价格增加的环节主要在流通环节,从总经销到分销商再到代理商,层层都加价。“这种销售方式不打破,价格难以改变。另外,很多品牌的奶粉最终价格设计都是以利润来定价,降价没有惯例,价格不提就是好事了。”

  在王丁棉看来,进口奶粉价格降低的办法只有采取直销模式,砍断流通渠道的利润,比如采用网店或者平台营销的模式。

  有新西兰奶粉商也说,一桶进口奶粉从原产国到中国的终端市场,中间会涉及250余项费用,其中包括入关检测费、入关申报费、跨国物流费、保险费、进入中国之后的各项检测费、关税、增值税、码头搬运费、仓库使用费、国内运输费、分装费等。

  其实,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已经调整了780多种进口商品税率,特殊配方进口婴幼儿奶粉关税从20%降至5%。但根据此前多家媒体的报道,关税下调并未撼动进口奶粉的高价,甚至有个别品牌进口奶粉还在酝酿涨价。

  农产品稳定政策不变

  《方案》明确,对小麦等8类47个税目的商品继续实施关税配额管理,税目税率维持不变,小麦的普通税率为130%-180%,最惠国税率为65%,关税配额税率为1%。

  2012年,我国进口玉米521万吨,增幅197%;进口小麦368.86万吨,增长195.37%;进口大米232万吨,增长305%。农产品大量进口,引发国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税收作为调节工具,将在保护国内粮食产业和农民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2014年继续实行配额管理,意味着小麦等农产品的保护政策不变。

  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孙光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我国对粮食的进口实行配额制,有配额关税税率是1%,没有的则是100%。“去年3种主粮的总进口量占当年国内粮食总量的1.9%,目前粮食类的进口量仍没有到达配额数量,即使到了配额量,占国内总产量的百分比也较小。”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定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求“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对小麦等农产品的关税保护很有必要,如果完全放开农产品关税,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将很大。

  此外,《方案》还提到,对尿素、复合肥、磷酸氢二铵三种化肥的配额税率执行1%的税率。据了解,调整后2014年版税则税目共计8277个。

  美国频抛橄榄枝示好中国房企

  2013年12月17日 07: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梁倩

  [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手机看新闻]

  美国驻华大使馆16日召开大使投资论坛,面向中国投资者发出投资邀请。受邀对象则是中国“土豪”房企,如华远地产、SO H O中国、富力集团、碧桂园、海航实业、恒大地产等。

  此次论坛是美国驻华大使馆首次以房地产专题进行招商引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表示,房地产投资已成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重要方面,因此,此次论坛目的便是告诉中国投资者怎样能进入美国房地产。骆家辉表示,在其上任21个月以来,中国赴美投资额已超过180亿美元,超过前11年投资总额。

  骆家辉表示,近来房地产行业投资是最令人瞩目的,有多家中国房企负责人表示,希望有具体的投资项目,因此,此次论坛华盛顿市行政长官、旧金山、三藩市等相关人员均带来了不少具体的房地产项目,希望中美投资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事实上,近一年来,美国频频向中国房企抛撒橄榄枝,希望中国房企赴美投资。今年5月,全联房地产商会就与洛杉矶市长办公室签署《谅解备忘录》,前者将在洛杉矶设立代表处,并与洛杉矶市长办公室结成合作伙伴,以促进中方投资人和洛杉矶市开发项目之间的投资合作关系。随后5月底,洛杉矶代表团专门来中国对此表示感谢。此后,阿拉巴马州的多森市、托马斯维尔市、门罗维尔市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亨特斯维尔市等城市也纷纷来华招商引资。

  与此同时,中国房企赴海外投资步伐加快。2012年以来,包括万科、绿地、万达、碧桂园、中国建筑、万通、中坤、中国铁建、富力、首创置业等十余家大型房企,已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确定投资计划。

  2月14日,中国龙头房企万科宣布,以1.75亿美元与素有“美国头号房企”之称的铁狮门公司合作开发旧金山富升街201地块,万科首次进军美国。6月,以张欣为首的SO H O中国联手巴西财团以7亿美元的价格购得了美国通用大楼40%的股权,此外前不久张欣以2600万美元买下了位于曼哈顿东74街的一座建于19世纪的住宅楼;10月,泽信控股则以1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奥克兰65英亩的土地,复兴国际以7.25亿美元买下纽约曼哈顿摩根大通第一大楼。

  此外,绿地集团10月份与美国森林城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收购开发后者持有的纽约布鲁克林大西洋广场地产项目,绿地集团持70%股权,总投资预计将超过50亿美元。这是纽约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房地产单体项目,也是中国房企迄今为止在美最大投资项目。而此前,绿地刚刚10亿美元投资美国洛杉矶中心区大都会项目。

  “近两年中国房企赴海外投资呈直线上升之势。”美国传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仲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近两年接收的项目中,房地产项目占比直线上升。“前两年我们找国内房企谈投资项目,大多都不理会,而现阶段不用我们主动也有很多房企来找我们,希望对美国进行投资。”

  究其原因,陈仲华认为,过去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形势较为乐观,在市场较好、资金实力较弱的情形下,房企并不愿放弃国内市场投资海外。而最近两年,尤其是2013年,房企在国内打好了很好的资金基础,在利润下滑的背景下,转而投资海外“有房企老总明确表示,他预见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能再像此前一样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因此,虽然国外一些项目体量较小,但仍希望通过该项目进入国外市场。”

  事实上,根据此前上市房企公布的三季报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132家房企实现营业收入3954亿元,同比上涨36.9%。净利润达到443亿元,同比上涨24.6%。但单季度来看,三季度的净利润率仅为9.1%。

  “利润下滑是房企转而走向海外的主要原因。”陈仲华说。

  的确,作为第一家独立在美国开发住宅项目、目前亚洲太平洋地区唯一一家在美纽交所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鑫苑(中国)置业集团董事长张勇就表示,目前在海外投资回报率均在20%-30%左右。

  对此,陈仲华更是表示,他看到的利润率会更高。他认为,在投资条件趋好的背景下,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房企选择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