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吃鱼方式等于慢性自杀?看看专家咋说的

16.09.2014  17:32

    一则传了5年的传言又火了:四种吃鱼方式等于慢性自杀?

    擅吃鱼胆容易中毒?

    近期,一则在网络上流行了至少5年的传言再度通过微博、微信广泛传播。传言称,四种吃鱼的方式等于慢性自杀。这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呢?9月15日,记者向专业人士进行了求证。

    传言称,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求证结果:真 鱼胆没有治病功效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杨茂农说,鱼胆从来就不是一味药材,只有鸡苦胆、蛇胆等生物内脏具有治病的功效。

    在一些古代的医学典籍中,曾有过鱼胆治病的记载,因此鱼胆驱寒、清热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每年省医院都会接到数十例鱼胆中毒的病例,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听信“偏方”造成的。

    杨茂农说,他曾诊疗过一个病例,一位母亲在孩子“上火”的过程中,收集了数十个鱼胆,并蘸着糖喂给孩子吃,最终害死了亲生儿子。

    此外,因为生活习性等综合原因,草鱼胆是常见鱼中毒性最大的,在食用草鱼等鱼类时,一定要将鱼胆清理干净,并尽量保证胆囊不被打破。因为鱼胆中的毒素在鱼煮熟后并不会完全失去毒性,在鱼胆打破的情况下应反复清洗,确保胆汁尽量不会残留在鱼肉上,以保证食用安全。

     活杀现吃易留毒素?

    传言称,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购买活鱼回家后可以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求证结果:假 死鱼放久容易腐坏

    四川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余雪梅说,鱼体内容易聚集的有害物质有重金属或者寄生虫等。即使活鱼买回来养上两天,或者杀了之后浸泡一段时间也是难以完全清除的。鱼体内的寄生虫并不会因为宿主的死亡而立即死亡,大多数在没有高温消毒的情况下,会持续生存一段时间,如果鱼杀了不吃,放得越久腐坏的几率也就越大,因此,吃新鲜鱼是比吃放过的死鱼要好。

    医生提醒,因为重金属更容易在鱼的脑部、内脏中存积,在杀鱼时需要将鱼内脏清理干净,并尽量不要食用。

    生吃鱼片更易染病?

    传言称,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目前我国仅在广东省就有数以百万 计 的 肝 吸 虫 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为生吃鱼虾而染病。

    求证结果:真 淡水鱼多存寄生虫

    余雪梅说,肝吸虫病在市民经常食用的淡水鱼中都有寄宿,比如草鱼(白鲩、鲩鱼)、青鱼(黑鲩)、鲢鱼、鳙鱼(大头鱼)、鲮鱼、鲤鱼、鳊鱼和鲫鱼等,海鱼宿主较少。

    据临床数据显示,中国约有超过1200万人感染肝吸虫,其中大多数分布在东南、东北省份,这些地区人们喜欢吃生鱼片,淡水鱼很容易感染肝吸虫的幼虫,称之为囊蚴。当人吃进含有囊蚴的“鱼生”,囊蚴便进入人体,并在肝脏胆管内发育为瓜子仁状成虫。

    由于肝吸虫感染早期并无明显不适症状,基本上不可能知道感染,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大量繁殖,引起胆汁堵塞、胆管发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癌变。

    余雪梅说,因为生长环境的原因,海鱼体内的寄生虫和淡水鱼有较大差异,所以生吃三文鱼等鱼类的,普遍的危害性要小一些,但并不代表海鱼就一定没有寄生虫。食用鱼类风险性最低的方法一定是煮熟后再食用,煮熟并不包括半熟,在实验中肝吸虫在90℃的水中要3秒以上才会被杀死,在火锅中刷一下就吃,并不能保证杀死寄生虫。

    空腹吃鱼可能痛风?

    传言称,在减肥风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欢只吃菜不吃饭,空腹吃鱼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却很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

    而绝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求证结果:假 痛风与吃鱼方式无关

    余雪梅说,痛风的发生虽然和饮食有一定关系,但是内源性代谢紊乱、遗传都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一般来说,没有得痛风的病人在吃鱼上选择哪种方式来吃,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果有痛风的病人,就要对高嘌呤的食物忌口,但并不是每种鱼类的嘌呤都高,常见的高嘌呤鱼类有沙丁鱼、凤尾鱼、三文鱼等,大多是海鱼,痛风病人的食谱,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咨询医生制定。(记者崔燃制图姚海涛)

    原标题: 鱼活杀现吃毒素多?专家:放久了更不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