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时节更易“胃寒” 养脾胃保暖为先

26.09.2014  14:05

 

    秋分过后,昼夜温差开始拉大,很多肠胃功能不佳的人,肠胃很难适应天气转凉的过程,易致脾胃不适,出现胃胀、胃痛、腹泻等病症。秋季该如何打好“保胃”战?肖家河中医一条街国医馆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阮期铭表示:可通过中医辨证脾胃病的寒热、虚实等性质,结合中医拔罐等中医理疗及服用健脾和胃的食物,进行祛湿去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脾胃的功能。也可达到强壮脾胃功能的效果。

    秋冬更易“胃寒

    秋分以后, 成都天气转凉,张阿姨总是觉得胃部寒凉,时有隐痛,尤其是进冷食及在加班劳累后就疼得更厉害, 有时用手揉揉腹部或用暖水袋捂一捂会缓解一些,而且排便次数增多,易拉稀,到医院做了纤维胃镜检查也没有什么病,对此阮医生解释说,这是民间所说的“胃寒”。

    中医认为“胃寒”是指脾阳虚弱,过食生冷,或寒邪集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则症状减轻。

    养脾胃保暖为先

    阮期铭表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功能差,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中医养生特别强调脾胃调护。

    阮期铭称,首先要注意胃脘部保暖。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冬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 秋冬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患有慢性胃炎的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秋冬可进食温阳散寒之品,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患者。甘味食物及中药能滋补脾胃。比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小米、南瓜等食材,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慢性胃病病人在秋冬季节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参加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