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传染病

08.11.2013  19:07

 

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传染病

     

  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部分法定传染病的调整情况,其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甲型H1N1流感由乙类传染病调整为丙类,归为季节性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

  截至今年8月,我国内地累计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34例,其中死亡45人,病例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2省市42个地市。入秋以来,全国发现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专家讨论认为,根据目前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认识程度,此病可以导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确定将该病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诊断后24小时内须报告。

  有市民担忧今冬明春,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否会卷土重来?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由于我国城乡活禽市场交易普遍存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专家分析认为,不能排除我国内地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的可能性。但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绝大数呈散发状,尚未发现有效人传人证据。

        甲流归为季节性流感

  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级别均进行下调。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与季节性流感相似,成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一种。自2010年开始,季节性流感疫苗组份中也包含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防护。在《传染病防治法》中,流行性感冒为丙类传染病,因此将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丙类。

        H5N1禽流感恢复乙类管理

  2004年,当时国际国内专家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可能进一步变异,导致疫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较大,危害程度高,一旦发生就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我国将该病毒列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要求诊断后两小时内上报。但2003年以来,该病毒全球仅报告641例病例,我国报告45例病例,病例呈高度散发,未发现有效人传人证据,目前不宜再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今后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时,病例报告时限从原来的两小时调整为24小时。

        相关链接

        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区别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介绍,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两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按照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三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不同,医务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后,要在两小时内进行报告,对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要求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三类传染病防控措施不同,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记者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