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业企业要求给禽流感改名 专家称不如规范管理
新华社广州2月4日新媒体专电 题:农业损失惨重引发“禽”流感定名之争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肖思思
最近,广东省家禽业企业联名给广东省政府写了一封诉求信,要求对“H7N9禽流感”的说法进行改名,去掉“禽流感”这一词语,避免继续对家禽业造成伤害。
在1月19日举行的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广东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农业局局长张秋生呼吁,广东省政府应将“H7N9禽流感”的名称更改为“H7N9甲型流感”。
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但大量病例的活禽市场暴露史又让家禽难以撇清干系。“禽”流感定名之争一时难有定论。
农业部门:希望H7N9与家禽业“脱钩”
广东省禽流感专家组专家毕英佐、广东省农科院兽医所主任魏文康等人说,截至目前仍无证据证明H7N9直接由禽传染给人,H7N9也没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应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流感病毒命名原则,将“H7N9禽流感”更名为“甲型H7N9流感”。
据了解,2013年,全国共采样监测家禽或环境样品163.02万份,累计检出88份H7N9流感病原学阳性样品,主要来自上海等10个省市的26个活禽经营场点。今年以来,全国共监测3.34万份样品,在广东、福建、广西、浙江4省区的5个活禽市场中检出8份病原学阳性样品。
但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张仲秋表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H7N9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机理,“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肯定是哪种动物传播给人的,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直接传播给人’。”
“病毒名字并非定了就不可更改。”毕英佐介绍说,2009年的H1N1病毒,最初被误定为“猪流感”,给全球养猪业造成惨重损失,后来在各方建议下,WHO最终将其改名为“甲型H1N1流感”,养猪业及社会才趋向稳定。
卫生部门:大多数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
业内人士认为,是否继续应命名为“禽”流感,一是看病毒源是否为禽类,二是看传播途径是否是由禽类传播至人。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1月17日发布关于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通报中提到,“专家研判认为,由于病毒的传播途径仍是由禽到人。”
广东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何剑峰介绍:“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中,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的占8成多接近9成,而全国范围内的数据是7成左右。如果全国不同人群都出现同样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
何剑峰介绍,流行病学调查是根据病人清醒时提供的活动路线,包括发病前到过什么地方,接触过什么,吃过什么等等进行调查,依据的是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此外,我们还有病例对照组的研究,研究发现,活禽市场暴露因素导致的发病数比其他原因要高很多倍。这些都是根据一套严谨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广东确诊病例所指向的活禽市场,我们再去检查发现,市场环境样本病毒阳性率非常高。”
加强活禽市场管理比改名更迫切
何剑峰介绍,疾控部门和农业部门对于病毒的检测有明确的分工。“我们和农业部门的界限是我们不检测动物,而市场的环境检测一直由我们在做。包括笼子、市场污水等等,都有日常监测。”
张仲秋在农业部29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指出,从监测结果看,目前养禽场还没有检出H7N9流感病毒。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认为,越来越多证据证明,凡是有鸡只交易、转运的地方,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来自农业部门的监测信息显示,广东省所有养殖场内都没有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所以专家猜测,病毒主要是通过交易的路线蔓延和扩散。
何剑峰说:“在活禽交易市场中,不管鸡档还是鸭档还是鹅档,都混在一起,增加了病毒重组变异的机会。所以我们通常说的是‘活禽市场’的暴露,交易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此,不少专家认为,与其争议“禽”流感是否改名,不如加强对活禽市场的规范管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