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建泰宁水际:水里捧出“金饭碗”
热闹的水际村下坊码头
福建日报报道 临水而居,青山为畔,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别墅错落有序地点缀在绿荫丛中,一家家颇具特色的农家旅馆生意红火……漫步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很难想象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照明靠竹片、吃粮靠回销、用钱靠救济、外出靠划船”的省级贫困村。
是什么让这个贫困村走出了困境,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泰宁首富村?村民们都自豪地说:是旅游让他们捧起“金饭碗”!
初识旅游,
不再望湖兴叹
水际村地处泰宁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金湖,因村旁有“白水际瀑布”而得名,现全村124户548人,90%以上从事旅游住宿、餐饮、渔业、航运等旅游相关产业。
这里交通便利、林田广袤、生活殷实,曾是鱼米之乡。然而,上世纪80年代,拦河建坝的池潭水库关闸蓄水,水际村的山林、良田与基础设施几乎全部被淹。500多名村民就地迁高后,村庄成了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的“孤岛”。尽管辛劳地捕鱼和耕作,生活依旧艰难,水际村民望湖兴叹。
如何才能帮村民走出困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泰宁决定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水际村迎来历史机遇。
但是,村民们一开始还没有旅游的概念。直到有一次,几个香客请村里的渔夫划船到湖对岸的甘露寺进香,之后每人给他2元辛苦费。一天赚十几元,渔民喜出望外,更多人加入到为游客渡船的行列。时任水际村党支书吴春华意识到新的发展机遇来了,提出“旅游兴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
野趣源景点开发是水际村第一个旅游项目。为解决资金难题,水际村采取村集体出资一半、村民入股集资一半的做法,筹集到第一期12万元建设基金。经半年开发建设,初步建成集观光、游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开放当年门票收入就有2万元。
尝到甜头的村民们脑子活络起来,纷纷投入到旅游创业潮中。从卖旅游工艺品到开游船、家庭旅馆、餐馆,再到成立旅行社、创建渔业和游船公司……就这样,水际村走上了旅游发展“快车道”。
抱团发展,组建三大协会
旅游改变了水际村,也一度让水际人陷入困惑。因争抢游客,往日相敬如宾的乡邻、亲友互相拆台,甚至动武,环境卫生脏乱、治安秩序差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如何才能打破僵局,让村民抱团发展?
村民吴赞臣开家庭旅馆,生意红火。但看到邻里不和睦,他就和熊意莲等几个村民牵头,召集各业主开会,提出抱团发展的思路。2005年6月,下坊自然村18户村民采取统一诚信品牌、统一对外经营、统一服务要求、统一安排客源、统一收费标准等方式,组建家庭旅馆协会和下坊农家度假山庄,并在规范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让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目前,会员发展到68户。
村支书王家生介绍,除家庭旅馆协会外,村里还牵头组建起游船协会、渔业协会。
金湖渔业协会的成立,还有着特殊的原因。过去,金湖渔民一直使用传统捕捞方式,将大鱼小鱼一网捕尽,造成金湖水质富营养化。为此,2004年6个库区重点村的群众以自愿入股的方式组建渔业协会,实行统一放养、统一捕捞、统一经营。就这样,530户渔民从此洗脚上岸,每年按股分红,其余时间则从事导游、宾馆服务、开游船等涉旅行业。
华丽蜕变,做好休闲文章
以水兴旅,以旅兴业。现在,在水际村,不只是渔业,宾馆服务业、景区开发等也得以拓展延展。由村民集资3000万元按四星级标准兴建的金湖湾度假村,2012年3月开始营业,开展了多项渔业休闲活动,既推动当地渔文化发展,又创造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周边30余户农家发展家庭旅馆业。成长中的金湖湾度假村,2014年1月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此外,2013年7月,同样由水际村民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大金湖峡谷漂流对外营业,吸引不少游客匆忙的脚步,成为当地又一休闲度假招牌。
正是得益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水际村不仅被列入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还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村”“创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文明村”等称号,被誉为“三明旅游第一村”。(记者 树红霞 通讯员 邱灿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