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树林福建力推石化强省战略之忧:石化围省,生态压力剧增

16.10.2015  11:02

苏树林 文内图片均为 CFP 资料 图

10月7日深夜11点,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对于外表儒雅、年仅53岁就荣登正省部级高官的苏树林而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戛然而止。
2011年,苏树林出任福建省省长一职,由此开启了他政治生涯中的辉煌篇章。
在任职福建省长一职前,苏树林长期在石油系统工作,从大庆油田到北京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任职,他的人生履历有着浓厚的石油石化背景。
他在履职福建的4年时间里,不可避免地为这座东南沿海省份打上了深深的“石化”烙印。
据福建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福建全省石化产业实现炼油能力超过2900万吨/年,实现工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这意味着福建已经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石化强省”,并且这一地位正在被巩固。
就在苏树林被宣布正式接受调查一个多月前,福建公布了最新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省石化行业产值可比增长24.6%,上半年全行业增加值比增23.86%,利润同比增长74.3%。
这组数据说明福建省石化行业盈利能力已经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福建石化行业获得这样的增长,尽管苏树林起的不是决定性作用,但也起码和他以前的人脉和强力推动有一定关系。”福建省石化行业一位管理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
石化强省

苏树林成长于“石油系”,1962年出生,属虎,故此老石油部的部长们爱称他为“东北虎”。
作为当时中国石油系统的青年才俊,他很早的时候就被当作苗子来培养。
1983年7月,苏树林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专业对口的大庆油田工作,从普通工人做起。至2006年“转战”政坛,他已在石油系统工作近24年。
苏树林在石油系统干得风生水起之际,正是中国石油企业的黄金岁月,它被视为中国政治人物的摇篮之一。由于能源企业的职能突显出国有石油企业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集团的最高管理者,前赴后继地奔赴各级党政机关担任主要负责人。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曾经对此有过分析。
他认为, 石油行业出高官,主要是由于石油行业绩效很好。根据政绩,该行业出官的可能性就大于其他行业。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凭借垄断地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行业一起,成为了央企利润主要的“制造者”。
此外,相对于其它央企,石油系统出身的企业领导人,通常都具备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因为石油企业本身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让企业领导人具备了行政实操经验。尤其像大庆这样的城市,它既是一座庞大的石油城,又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城市。
苏树林的成长路径最为典型。中石油是最有代表性的国有大型企业,他在中石油的经历显然有助于他到地方执政,利用石化背景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福建在湄洲湾建一座现代石化城,原油加工能力250万吨的炼油厂成了福建最大的工业企业。
按照当时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福建主政者迫切需要与石化产业“结盟”,因为石化产业几乎是地方GDP的“灵丹妙药”。
福建省一直想在石化产业上有所作为。
2000年,福建省将石化列为重点培育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明确将石化产业定位为“拉动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2007年5月,福建省再次出台了培育产业集群的专项规划,对石化产业提出了5-10年“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的原则,希望福建能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优势的石化工业基地和园区,以此向周边地区辐射延伸。
由于福建省政府的着力,其石化工业开始斩露头角。2008年福建石化工业产值达到了800多亿元,并且在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化学原料、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涂料颜料、专用化学品、橡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和化学采矿等10个分行业上初具规模,拥有规模企业近800家。
到了2009年,湄洲湾南岸国家级泉港石化园区内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成为了福建石化工业的一个亮点。它直接带动了23个产值超5000万元的石化项目,投资超5亿元的有4家,超亿元的有11家,全面投产后,年产值达到了几百亿元,拉动1500亿元以上的石化产业集群。 2009年8月25日,福建炼油乙烯项目生产装置。
即便如此,当时福建省的GDP与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达省份比起来,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根据2009年官方数据显示,这一年浙江省GDP达到2.2832万亿元;广东GDP是3.95万亿元,而福建仅有约1.2万亿元,其中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就完成了工业增加值1569.03亿元。
由此说明,石化产业对福建GDP推动的重要性。
按照当时福建省的规划,准备投入数百亿元将湄洲湾和厦门海沧作为全省两大石化基地;形成两个产值超500亿元、5个产值达50亿元左右的石化产业集聚群。
就在福建从“石化弱省”走向“石化强省”的关键时刻,苏树林出现了。
他的到任与福建当时总体的战略发展目标十分吻合。”福建省政府一位经济管理部门的官员对澎湃新闻记者称。
央企拉动
2011年3月,主政中石化4年并在2007年十七大上入选中央候补委员的苏树林再次离开石油系统,转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接替时任省长的黄小晶任中共福建省政府党组书记。
同年4月,苏树林被任命为福建省副省长、代省长,并在当年7月的福建省人大会议上“转正”,由此正式成为一名“60后”正省部级干部。
中组部在宣布他的上任决定时给予的评语是:“政治坚定、大局观念强,思想解放、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开拓创新精神强,有比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从苏树林当时的履历来看,他确实系体制内“精心培养”的人才。1998年,中国石油行业大重组,他以时年36岁的年龄就开始全面主持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工作。次年1月至9月,他出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成为当年中石油最年轻的两位地区公司负责人之一。
主政大庆油田10个月后,1999年11月,他又被擢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2000年8月起,他升任中石油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进入总部管理层。
这些履历让他成为石油系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也为他的下一步迈向政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时期,中央为地方党政机关引入国企领导人作为主政官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工作安排。
这说明中央希望以此为地方政务系统输入新鲜的血液,利用他们对经济的熟悉改进政府职能,从而给传统的政务系统带去冲击。”上述政府官员认为。
苏树林上任之初,就有媒体断言他会对于福建石化行业带来“新空气”。
事实也是如此。投资400亿元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就是中石化和福建省政府、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等联合投资的项目,其主体为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苏树林作为从央企岗位转型而来的地方政务官,他的经历与背景派上了用场,其在北京的活动能力也为央企落子福建夯实了基础。他经常走访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大型央企,并与其负责人进行座谈。
由于中国特殊的行政体制,尽管主政一方,但苏树林也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般风光。
走访国企还好,大家都多少会给点面子,但走访国家相关部委可不那么容易,别看他是省长,随便一个部委下面的处长都可以在会议上否定他的想法,推三阻四。为了获得国家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支持,他甚至有一次都尾随到厕所,去做一个处长的说服工作。”一位接近苏树林的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苏树林主政福建4年,的确为福建石化行业带来了改变。福建形成了以湄洲湾、漳州古雷、福清江阴、宁德溪南半岛等四大石化基地。
到了2013年,福建已跻身中国石化大省行列,并且从传统化工产业转型迈入现代石油化工时代。湄洲湾和古雷石化基地形成产业规模效应,福建成为中国重要的临港石化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福建提供了大量的成品油,并且带动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系列产品开发,形成较长的石化产业链,吸引了数百家服务型企业落地。
当时福建省政府确立的目标是:“力争2015年石化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这一切都得益于福建省政府引进了以中石化、中石油及中化等央企石油巨头入驻福建,抢滩石化产业。它们直接推动了全省石化行业的“升级”,湄洲湾石化基地成为了国家级石化基地。另一石化重镇——漳州古雷石化基地也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大陆唯一的台湾石化产业园,更是一个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除中石化外,中石油、中化、华能电厂、华润燃气等央企也纷纷带着项目进入古雷石化基地。
前两年福建之所以在GDP的数据上表现得很突出,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央企来了。”福建省政府一位官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从2011年开始,福建掀起了一股央企的投资热潮,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中国四大石油公司接踵布局。全球最大煤炭经销商——神华集团,也在福建设定了“一圈、一网、三基地”的投资路径。中广核集团、大唐集团、福建省能源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宁德核电站一期工程投入商运。
根据福建省发改委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共有96家央企(不含银行)和福建省签署合作协议,投资项目430个,总投资额超过2万亿元。
根据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3年福建全省GDP为2.1万亿。这意味着,福建省的GDP首次迈入“两万亿俱乐部”。2014年福建经济持续增长,全省GDP达到2.4万亿。
这对福建意义重大,尽管福建是中国最早一批开放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它却是两万亿俱乐部的“后进生”,广东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GDP总量两万亿的突破。
为了改变这种窘迫的局面,福建省委、省政府给出的思路是“跨越式发展”,而唯有央企入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石化难题
以央企为主导的石化产业对福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该省未来的经济格局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从宁德、湄洲湾到古雷半岛,福建的海岸线已经几乎被石化工业所包围,大批量石化工业的入驻,也会给倡导生态文明的福建省带去社会矛盾和社会压力,这也是苏树林留给福建未来的一道发展难题。
福建省委党校工商教研部主任林红曾经对媒体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她认为,央企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而独立的系统,除了能快速推动GDP提升外,留给当地上下游关联性产业机会不多,因此对当地经济的正面影响并不大。相反大量的石化、石油及核工业为主的央企入驻,还给当地的环境生态造成了巨大压力。
作为一个沿海省份,福建近几年大力发展的临港工业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被称为“中国大黄鱼之乡”的福建宁德,近两年因大力发展镍合金产业,引起当地民众一轮又一轮的环保抗议。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将环三都澳区域规划为临港重化工区,就是一个错误。
最富有争议的是漳州古雷半岛的PX项目。两年时间已连续两次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极大困扰。
今年4月份,古雷腾龙芳烃二甲苯装置发生严重的漏油起火事故,在当地引起一片恐慌,也轰动了全国。 2015年04月07日,福建省漳州市,爆炸现场仍在燃烧中。
目前漳州古雷的PX项目暂停运行,但是它留给政府的管理难题以及给当地居民留下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
这个原定落于厦门的PX项目,因为厦门当地人的极力反对而最终落户漳州古雷半岛。为此,3万多古雷人不得不离开世代生活的村庄,搬到15公里之外的一座新城。虽然住上了新房,但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让当地居民不知何去何从。
在现行体制下,一个主官的风格和精力,直接会影响和塑造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果是一种好的影响,那自然是民众的幸运;如果是坏的影响,民众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几代人的代价,有时还是不可逆转的代价。 ”福建省委党校一位学者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无论如何,对于石油系出身的苏树林而言,长期浸染石化行业,形成了独特的行为逻辑与判断力,包括在主政福建期间也难免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福建本地多名学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均认为,苏树林的执政惯性也代表了中国一批地方主政者的困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果在政绩评价标准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其最大诉求就是把经济总量做大,故此很难在其传统成长路径上有所突破,寻找到更有后劲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事实证明,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强调不能只以GDP作为标准来衡量,要综合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
不能单纯追求重工业化,把经济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及福建生态优势结合,成为了福建主政者新的共识。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上任后不久,就提出两大施政方向,即“百姓富”和“生态美”,前者关系民生,后者强调生态环境。
公开资料显示,近两年,苏树林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一些新兴行业,包括互联网产业。今年9月8日,厦门98国际投资洽谈会期间,他还参加了有马云、董明珠担当主讲嘉宾的国际投资论坛。
在论坛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很少主动发表观点,只是偶尔浅浅一笑。
9月28日,他先后赴长乐、福清调研,了解当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考察之余,他还鼓励当地干部“继续保持昂扬斗志,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没过几天,中央纪委宣布他被调查,苏树林的政治生涯从此黯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