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女子一段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 感动数万网友

12.12.2014  23:13

  79年前,她与他在福州西湖初见,互许终身新婚燕尔,他奔赴抗日前线,从此再无消息思念一辈子,93岁的她终于在台北忠烈祠见到他的灵位

  东南网12月1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周德庆 重庆晚报)

   关注理由

  昨日,网上流传的“一段尘封77年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数十万网友。

  79年前,故事的女主人公、14岁的张淑英,在福州做了国民革命军军官钟崇鑫的新娘。两年之后的1937年,男主人公随军开赴抗日战场,再无消息。7年后,苦苦等待的她,接到了抚恤令,而女主人公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70多年过去了,这份曾经甜美的爱情,一直深埋在女主人公的心底。上个月,93岁的女主人公前往台湾忠烈祠,只为了看到英烈谱上当年丈夫“钟崇鑫”的名字。

  昨日,海都记者获悉,这段故事的女主人公张淑英,是福州人。与老人独家电话连线后,记者连夜飞往重庆;面访女主人公后,记者将为读者揭秘这段跨越生死的绝美爱情故事。

   初次见面在福州西湖“洋头口”成为定情物

  电话里,张淑英老人的声音清脆,一口标准的重庆普通话中,依稀还有浓浓的虾油味。

  张淑英老人1921年出生在福州台江码头附近,父母是生意人。14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台江洋头口一带,而“洋头口”这三个字,便成了这段爱情的开始。

  1935年春天,经人介绍,母亲陪她到福州西湖与一个年轻军官相亲。去之前,她不太乐意,因为以前见过的军官都比较凶。可初次见面,她就被对方打动了。

  “1米75左右的个子,长得高大却很温柔。”老人说,“他问我会不会写字。我回答会的。没想到,他真拿出纸笔来,我便写了‘洋头口’三个字,他看了赞不绝口。

  这位年轻的军官便是来自重庆荣昌、黄埔军校六期的毕业生钟崇鑫。

  订婚一个月后,两人在福州举办了婚礼,宾客有10来桌,细心的新郎官还特意为新娘子弄到了西式的、白色的长头纱,“姐妹们都笑话我好福气,找了一个如意郎。

  志愿者复制了档案里的照片,和张淑英年轻的照片,合成了一张合影。她把照片放在身边,说我终于可以和他说说心里话了

   张淑英’的名字,是他为我改的”

  老人告诉记者,她原名叫张秀珍,“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便给我改成了‘张淑英’。

  1935年,农历八月,钟崇鑫随部调往南京,张淑英也随之前往。

  从结婚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他按照福州的习俗,叫我‘阿妹’。”张淑英说,“他把每个月的军饷都交给我,还鼓励我多学文化,而且还不让我洗衣服。”不过,他不喜欢妻子化妆和穿颜色艳丽的旗袍,“他总是说,‘阿妹不化妆就很美’。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钟崇鑫随部调往上海奔赴抗日战场。两人在常熟汽车站见了最后一面。“分别时,他突然从背后跑上来抱住了我。”老人回忆,“他流泪了,说,阿妹,我会回来的。

  77年过去了,老人一想到这个画面,就会心痛。当年年底,张淑英还和丈夫通了一次电话,“崇鑫告诉我,他已升任71军87师259旅中校参谋主任。”她一听,心里更紧张了,这意味着他要上前线去打仗啊。

  “他说让我担心了,现在他请不到假,没办法回来看我。他还叫我不要担心,让我照顾好自己。”张淑英说,这通电话过后,她和婆婆随着西迁的百姓,一路从武汉回到了丈夫的老家重庆。

  “我相信,只要活着,他一定会回来找我的。”张淑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