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国家公祭仪式讲话中致谢三位国际友人

13.12.2014  18:41

  新京报快讯 (记者王姝)在今天的国家公祭仪式上,总书记习近平讲话时谈起了几位国际友人。“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习近平特别提到了三位国际友人是德国人约翰•拉贝、丹麦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和美国人约翰•马吉,他们都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

   约翰•拉贝:《拉贝日记》记录大屠杀内情

  三人中,约翰•拉贝撰写了著名的《拉贝日记》。今年3月,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发表演讲时,就曾提到约翰•拉贝。

  “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在那个危急关头,拉贝联络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拉贝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大屠杀内情,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去年底,由南京市建造的拉贝墓园修复工程落成。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据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梁怡发表的文章,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任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他和二十几位外国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也因此获得“南京的辛德勒”的美誉。

  1938年4月,约翰•拉贝回到德国后,曾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揭露日军在南京的罪恶。但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约翰•拉贝只得整理好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留给后人,1950年1月,约翰•拉贝在柏林患中风病逝。

  1996年12月,被尘封了六十年的《拉贝日记》由其外孙女莱茵• 哈特夫人奉献给世人。《拉贝日记》共20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为其中的10本,是约翰•拉贝在1937年 9月19日至1938年2月26日撰写的日记,2460页,名为《敌机飞临南京》(Feindliche Flieger Über Nanking)“战时日记”,记录了他亲身经历的这一段历史。

   贝恩哈尔•辛德贝格:“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玫瑰

  辛德贝格是丹麦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展有多副贝恩哈尔•辛德贝格救助中国人的照片。今年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将一枝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的黄玫瑰插在和平树下。

  1937年冬至1938年春,辛德贝格受雇于丹麦史密斯公司,在南京栖霞地区的江南水泥厂维护水泥生产设备。南京大屠杀期间,辛德贝格与他的德国同事一起设立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区,保护了约两万名中国人,并为南京城内从事人道救助的国际人士提供消息和食品。

  他还将被日军残害的中国人从郊区送往医院,并在厂里建立诊疗所。为阻止日本人进入难民区,辛德贝格在水泥厂周围插满丹麦和德国国旗。

  辛德贝格记录了日军罪行的许多案例,并将报告递交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1938年,在国际劳工大会上,时任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在辛德贝格的护照上题词:“中国之友”。1938年3月,在日军逼迫下,辛德贝格离开了南京。1939年,辛德贝格加入了美国商船队。他1984年4月因病去世,骨灰撒入大海。

   约翰•马吉:冒生命危险拍摄日军暴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中,有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正式用这架摄像机,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下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唯一真实反映日军暴行的动态画面。

  1912年,作为一名传教士,约翰•马吉被派赴中国南京挹江门附近的德胜教堂工作。日军进攻南京时,他冒着生命危险,举起了摄像机。从日军攻陷南京起,拍摄了4盘放映长度达105分钟的真实史料。约翰•马吉的镜头中,有日军疯狂炮击南京城的画面,还有被蹂躏后痛苦万分的妇女,被汽油烧焦的尸体。

  曾多次远赴日本参加和平集会、控诉日军暴行的幸存者李秀英,曾被约翰•马吉摄录进镜头中。1937年12月21日,约翰•马吉在南京鼓楼医院拍摄了许多被日军残害的市民,其中就有李秀英。当年李秀英已怀有6个月身孕,因反抗日本兵强暴,结果身中37刀。

  约翰•马吉拍摄的胶片,于1938年初,由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副总干事的美国人乔治•费区,秘密带到上海,之后被编辑制作成记录片。2002年10月,马吉牧师的儿子大卫•马吉将父亲当年所用的摄影机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原标题:人物:习近平公祭仪式讲话中致谢的三位国际友人)

文章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仪式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