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不唯票房论天下--中国电影感召力如何“归来”?

10.07.2014  19:39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记者许晓青)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达137亿元,已超2011年全年票房,同时已有15部国产片跻身“亿元俱乐部”。但人们不禁要问,票房能代表电影的一切吗?

票房这根“指挥棒”,催生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骄人业绩,却也制造了不少滥竽充数的“快餐电影”和艺术干瘪的“矫情电影”,个别从业者甚至拿商业广告、血腥暴力当卖点。

原创力不足、想象力匮乏是国产电影的一个问题。某类题材或某部作品的成功,往往跟随大量的跟风与克隆,电影创作变成了简单粗糙的复制与改写。

随着电影数字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立体和巨幕电影技术已从前沿概念发展为普遍实践;然而常年来,国产电影的科技含量与人才储备较为欠缺。

面对越来越凶猛的好莱坞进攻,在票房节节增长的同时,中国电影,将如何增强自己的号召力?

要不以数量的增长为目的,以提高质量、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为目标,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转变电影发展方式、实现电影产业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优秀影片能够占据年度产量较高份额的创作格局。

要对电影票房的“偷、漏、瞒、虚”报等问题施以重拳,对于违规操作、有悖公平竞争、干扰市场秩序的影院和院线,实行警告制度,严重者取消执业资格。

要由政府主导组织实施电影高新技术应用工程,引导和鼓励我国电影从业人员积极学习国际数字电影发展成果,推动中国电影科技进步。

要优化电影的营销策略,不应排斥现代化的营销模式,充分了解受众,把握市场;围绕影片话题,形成话题;合理选择档期,趋利避害。

要加强电影评论和理论工作,并使之大众化,引导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促进电影产业中拍电影与看电影的良性互动。

张艺谋的《归来》一口气已经赚了2.9亿元票房,我们同样期待中国电影基于文化底气和科技含量的感召力,也尽快“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