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助阵 利州农忙人不忙
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起垄机、覆膜器、栽苗器……
□樊超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火热的五月,广元市利州区迎来抢收抢种的“双抢”时节。然而,山间田野并未看见以前人头攒动、劳动号子震天响的忙碌场面,取而代之的是收割机、起垄机、插秧机、覆膜器等现代化农机具助阵“双抢”,让大多数农民淡定地享受了一回农忙的清闲。
化零为整合作社来当家
5月24日,利州区大石镇青岭村安静得只听见虫鸣鸟叫,翻了麦茬的田野静悄悄一片,一改往日抢收抢种的火热。村里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安贵悠闲地抽着纸烟在田边转悠着,查看田里蓄水是否良好。
“现在农忙,农民一点儿也不忙。下月初,机器来插秧,老百姓只需做好田里的准备工作就行了。”罗安贵说,村里的壮劳力大都出门打工去了,剩下的留守老人和妇女要么荒了田,要么请人种,管理不好,一亩田只能收600斤左右的谷子。现在,他成立专业合作社,化零为整,以田地入股的形式将各家各户零散的田地统一起来,由合作社负责科学耕种管理。谷子回收价格按市场行情“就高不就低”。这样一来,规模化科学种田让稻子产量翻了3倍,所产的生态大米很受市场欢迎,村民收益大增,种粮积极性也高了。
罗安贵说,村里今年连片能用插秧机的有60亩田,一台插秧机两天就能插完,村民们完全可以当“甩手掌柜”。机插秧的成本是:农机技术员的工资400元加160元的油钱。而人工插秧,按照100元钱一天算,60亩田得300个零工才能干完,成本高,而且不省时。
“现在种田都是机械化,很省的啊!”青岭村村民樊仔富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田里有机肥料、诱捕器、杀虫灯由区农业局免费提供,种田、管理和收割由合作社统一负责,农户一亩田只花3斤谷种180元钱的成本。再算收益,一亩田至少收稻子1500斤,按照1.5元每斤的价格算,可卖2250元,除开成本一亩田可收入2070元,他家6亩田的纯收入是12420元,比前些年翻了好几倍。
化繁为简“神器”轮番上场
“哒哒哒”一趟来回,地里一垄垄栽辣椒苗的土垒就成型了。“这叫起垄机,方便得很!”24日下午,在利州区龙潭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忙活着的园区专合社负责人金明告诉笔者,园区30多亩地,两台大型旋耕机3天就能耕完,两台小型起垄机5天就能处理好栽辣椒苗的地垄,要是换做人工,得花上万元的成本不说,十天半月都不一定整理得好,往往会误了农时。
“现代农业就要机械化耕作才能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金明说,如今,不光是大型农机能驰骋田间,一些本地发明的助农 “神器”也纷纷派上用场。
“你看,这个覆膜器就是我用废旧的塑料管子制成的,成本就20元钱。”负责园区技术管理的职业农民王志明得意地向笔者介绍他手中的覆膜器,“只需一人带上架子,就可以把薄膜铺得巴巴适适的。”王志明说,这样一来,4个劳动力一天要做的农活1个人半天就能完成。
“还有这个栽苗器,能节省一半的劳力,啪地按一下就稳稳当当把辣椒苗栽到地里了。”金明说,正因为有这些大小助农机械和职业农民们的创新意识,她的合作社采取“资金众筹、认种认养、代种代养、代耕代管”的模式,实施农业超市社会化服务,不但能帮助缺劳动力的村民“双抢”,还实现了生态种植,一亩地采取秸秆还田生物发酵技术,可消耗掉2至3吨的麦茬,由此变成的农家肥,可节约100斤化肥。
据该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双抢”,全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有农机具43台(套),专业从业人员达46人,已服务农户1000余户。同时,“双抢”期间,该区共培训农机手320人次;组织联合收割机62台,收割小麦3.5万亩;机耕作业面积达4500亩,已机械化育秧36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