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解读“用工荒” 问题在结构性矛盾

20.02.2014  18:59
核心提示:  春节后,农民工的返城就业问题成了最大的热门话题之一。每年节后都会出现的用工荒让人们越发觉得城市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

 

  春节后,农民工的返城就业问题成了最大的热门话题之一。每年节后都会出现的“用工荒”让人们越发觉得城市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广大的农民工兄弟。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农民工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记者获悉,当前这个时期,我国农民工就业正从总量的压力为主向“招工难”和“就业难”“两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变,我国计划每年培训1000万农民工,到2020年,基本消除新生长劳动力无技能上岗的现象。

  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介绍,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9亿人,其中外出的农民工1.66亿人;农民工月均收入是2609元,农民工收入已经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

  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出现低增长

  春节后,各地又纷纷喊出“用工荒”的口号,很多餐馆、商场、快递公司等用工单位都抱怨给高价也招不到满意的求职者。而与此同时,又有大量农民工反映,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情况。说到这个问题,杨志明给出了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近年来农民工总量保持了增长,增幅有所放缓,分布有新的变化。去年农民工总量增长了2.4%,但同比增幅回落了1.5个百分点。其中外出农民工增长了1.7%,但同比增幅也回落了1.3个百分点。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比上年减少了0.2%,中部地区增长了9.4%,西部地区增长了3.3%。从行业的分布看,农民工所占比重建筑业为81.8%,制造业为73.6%,餐饮服务业为67.4%。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服务业所占比重也在上升。”杨志明分析,从近几年春节后农民工量大的城市和企业看,这个时期我国农民工总量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存在,但就业和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杨志明认为,当前招工难,一是普工招工难,反映的是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二是技工招工难,反映的是转型升级过程中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性。他介绍,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就业多的地方,占60%,或者说60%以上。但东部地区出现了低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中西部地区持续较快增长,尽管中西部地区务工收入比东部地区一般低10%左右,但由于离家较近,生活成本低,便于照顾家庭等因素,使得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20年消除新生劳动力无技能

  杨志明表示,解决“两难”问题,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办。政府有关部门正从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解决短板问题。当前农民工已经进入了以技能促就业的阶段,缺乏技能是农民工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要障碍。实施这一计划主要是将农民工培育为新型的产业工人,每年培训1000万人。到2020年,使新生代农民工都能够得到一次政府补贴的就业技能培训,基本消除新生长劳动力无技能上岗的现象。

  二是大力发展农民工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民工就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要鼓励用活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用好社保补贴的支持,使千家万户小企业成为亿万农民工就业的大市场。

  三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经过进城务工的磨炼和自我积累,“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很快,就是有点技能、有点资金、有点营销意识、有点办厂能力和对农村有感情的“五有”农民工已经有200多万人。杨志明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把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称之为‘海归’,也可以把‘五有’农民工返乡创业称之为‘城归’。要适时发挥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改善公共就业服务,使农民工就业信息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在家里就能知道全国哪些地方招工。”

  至于有媒体报道说,一些面向农民工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上出现了大学生跟农民工抢岗位的情况,杨志明说,农民工招聘会上出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身影现象是有的,有些紧缺的行业和岗位,大学生也参加进来,但目前数量不大,对于农民工就业影响不大,如果说有,也是互促互进。

  地级以上城市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

  而在农民工的住房保障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则提出,下一步将在制订城乡总体规划,特别是在制订住房发展规划时,把进城务工人员这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来。地级以上城市要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比如对于城中村或者棚户区的改造,要求地方考虑农民工的需求,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允许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农民工公寓,或者是农民工宿舍;允许一部分企业在自用土地上建设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等。当然,最适合于农民工居住特点的主要保障性住房品种是公共租赁住房这一项制度。

  将开展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报试点

  还有一个制约农民工流动就业的重要问题就是社保的异地转移接续。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介绍,我国的农村人口新农合参合人数在2013年达到了8.02亿。2013年90%的统筹地区实现了新农合经办机构与省内异地医疗机构的即时结报,61%的统筹地区实现了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的“一卡通”,极大方便了农民工在省内的异地就医和即时医疗费用的结算。就跨省而言,国家的新农合信息平台已经与9个省和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联通,这就为农民工跨省的就医费用结算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同时,现在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农民工跨省就医的即时结报。比如,在淮海经济区以徐州市为医疗机构中心,周边涉及到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8个市58个县的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徐州市的12家医疗机构签订了相关的服务协议,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现场的刷卡结报,覆盖了5000万参合农民。

  王谦表示:“下一步还要继续做好农民工参加新农合的有关工作,而且要加快国家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我们想至少推动50%以上的省份实现与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的联通,开展参合农民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的核查和结报试点,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工异地就医及结算报销。”人社部则表示,还有部分农民工参加的职工医疗保险,现在也在向省内联网结算推进,解决省内异地就医结算问题,全国已经有27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部分省区还探索了跨省异地结算。

  北京等18省区市

  今年开始解决

  异地高考

  杨志明表示,80后、90后农民工已经占到农民工总量的70%以上。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诉求上有新的变化:由过去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现在进城就业、融入城市发展,由过去主要要求足额支付劳动工资向现在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由过去主要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向现在要求分享企业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转变。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有强烈的愿望。他们面临什么的主要问题是技能提升、住所改善、落户城市、权益维护等突出问题,这都需要从制度建设上来推动解决。

  按照中央的部署,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积极推动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概括起来朝着“十有”,即: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参保有办法、报酬有保障、维权有渠道、住所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使大多数农民工经过技能提升培训之后成长为技工,使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实现市民化,成为新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子女的入园、入学、中高考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杜柯伟表示,下一步,国家将在学前教育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更好地方便广大农民工子女的入园问题。在义务教育方面,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保障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提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质量,向着“学得好”的方向继续努力。

  他介绍,2013年异地高考破冰,一共12个省市组织实施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2014年开始解决的有18个省区市: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各地都公布了实施方案,所以到今年全国会有30个省区市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至于中考,去年已经有26个省份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问题。各地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合法稳定的职业,合法稳定的住所,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等情况,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