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回望安倍执政,体会中日关系复杂性
原标题:社评:回望安倍执政,体会中日关系复杂性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8日宣布因健康原因辞职,即将中止日本历史上最长连任近8年的首相任期,让我们就从安倍首相这个人说起。
中国很多人不喜欢安倍,其中最大原因是他2013年参拜了靖国神社,并且推动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等等。他在中国互联网上常被“漫画化”,网民们热传过他面对美国领导人时“点头哈腰”、跟特朗普打高尔夫时仰面摔个大跟头,以及他小跑着凑上去与普京握手的视频,传递了对他的嘲弄。另外,中国舆论场还有对安倍在推动组建“印太同盟”抵制中国方面比较积极的泛泛印象。
不过安倍两次执政期间,中日关系的实际情形是一条起伏的曲线。他因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了中日关系的跌落,也在两次执政期间都为推动两国关系的回暖做出了努力。最近两年中日关系恢复势头一度比较稳定,不过疫情发生以来,或许受美国强硬对华政策的带动,日方的对华态度又出现摇摆的迹象。
安倍是日本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在中国问题上,强硬是他的底色,同时他也保持了在灵活性上的开放。他结束了日本“五年六相”的政治动荡期,执政时间超过了日本战后所有首相,这真实反映了他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对于“安倍经济学”,日本社会给予的积极评价更多一些。总体看,他执政的这些年是日本国家力量的保持期。日本的国际影响力肯定没有上升,是否进一步有所下降,不好给出量化结论。
从安倍身上,中国人需要总结的是,日本社会喜欢谁极有可能与中国人对他的态度是反相关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反映了中日两国国家利益和国民感情的相互重合面还有待扩大。一方面,我们要致力于增加中日的共同利益。同时还要重视日本的政治现实,减少两国的政治摩擦,或者管控那些政治摩擦的影响,从而实现两国国民感情的相对拉近。
原因是中国是大国,面临着美国的全面战略围堵,日本这样的国家必须是我们争取的对象。日本虽然是美国的盟国,但中国是它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日关系在对华问题上不具有铁板一块的必然性。让日本与华盛顿越来越极端的对华政策保持距离,减少日本对华盛顿攻击中国的配合,中国方面完全可以有所作为。而一旦形成这方面的实际效果,它对中国的意义显然大于中日具体争议中细微得失的意义。
从长远看,日本肯定会追求不受美国控制的更多外交独立性,在有美日同盟的情况下保持在中美之间的某种战略平衡符合日本利益,也是它未来的必由之路。中国至少应当防止增加日本这种战略移动的阻力,在坚持大的中日关系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应当为两国社会的不断靠近持续营造积极因素。
在中日现实复杂关系的背景下开辟中日外交新局面殊为不易,而且会挺曲折,它要求双方不断共同努力,周围的纷扰肯定少不了。但这的确是中日关系颇具战略价值的方向。
点击进入专题: 日本首相安倍宣布辞职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