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社科联组织调研李庄抗战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

05.05.2016  11:27

4月25日,宜宾市社科联牵头组织部分市级老专家、老领导40余人,调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李庄抗战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 翠屏区委宣传部(社科联)、市炎黄食品文化经贸促进会相关负责人积极参与这次调研活动。1940年——1946年,李庄接纳了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营造社、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等机构,李庄保护了12000多名中国学子,李庄云集了大师,李庄与重庆、成都、昆明并行,共同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四大文化中心”。

老专家、老领导一行在李庄调研了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梁思成与林徽因旧居、同济大学旧址等。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地“听、观、记、思、想”,特别是在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旧址——李庄板栗拗栗峰山庄长时间地驻足,从“山高水长——留别李庄栗峰碑铭”中了解到,这里曾经留下傅斯年、李方桂、李济、董作宾、梁思永、芮逸夫等研究员的足迹,他们与李庄结下了深厚情谊;也通过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庄大事记,了解到抗战时期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不仅仅停留于李庄,而是振作精神,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著书,对敦煌遗址、甘州遗址、甘、宁、陕的考古,开设殷墟甲骨文图片展,编撰“中国民族史及疆域史”、出版陈寅格先生编撰的《唐代政治史论述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历史专著,一直编印历史语言所的专刊《居延汉简》、《史料与历史学》、《人类学集刊》等。    

在梁思成与林徽因旧居及营造社旧址。大家看到,在艰难的抗战岁月里,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李庄百姓提供的平静而简陋的书桌上,完成了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及英文《中国建筑史图集》,巴山蜀水留下了营造社同仁们考证中国古建筑的脚印,苦难中坚持编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抗战胜利的前夕,为了迎接战后复兴的需要,梁思成致书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畅叙建筑教育发展方向,并建议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46年,梁思成接受了为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的任务,任系主任。从此,李庄与清华大学建筑系有着一段割不断的历史。

在同济大学旧址,大家了解到,同济大学与李庄的渊源深厚,来到李庄的人数最多。同济师生历经数年,先后迁至上海市区、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和吉安、广西八步、云南昆明,因“十六字电文”,最后来到了李庄。初来仅有工学院、医学院,后来在李庄创办了法学院,同济大学汇集了童第周、叶雪安、王之卓、王葆仁、唐哲等学术精英,为新中国培养出唐有祺、吴式枢、王守武、王守觉、吴孟超等一大批骨干人才。中央博物院也是几经辗转,长途跋涉将国之瑰宝重要历史文献秘密地转移到了李庄,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今的南京博物院与李庄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一行老专家、老领导们,无不感叹:三千纯朴、善良、包容、坚毅的李庄人,不仅仅保护了一万两千求索者的生命,更为战后复兴赢得了生机。在考察活动结束之前,市老领导周成美、袁承禧、魏在禄、侯以俊、缪洪德等在中国李庄书画院纷纷挥毫泼墨,即兴赋诗,用“天下第一庄”、“浩气长存”等字句来定义李庄,更为李庄的未来给予希望。这次调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章来源:宜宾市社科联 网站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