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改革社区网格治理 首批139项政府购买服务将集中“上架”
新华网四川频道3月24日电(王恒)23日,成都市武侯区召开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通气会。武侯区民政局局长杨海平在会上透露,今年武侯区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将达3千余万元,首批139个区级部门下沉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将集中“上架”,静候各方社会组织竞价参与。
社会网格治理“华丽转身”
“全覆盖、贴近式、精细化。”曾是武侯区社区治理目标的9字原则,如今有了升级版:网格立体化、主体多元化、服务社会化。
杨海平在会上具体介绍说,武侯区将构建四级立体网格,细分至自治院落、物管小区、甚至是楼道,以社区居民为购买主体,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采取竞争性选择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把适当的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交给各类社会主体承接。
在首批开出的、含139个事项的清单中,区人社局、残联、民政局、计生局的购买欲望最为强烈,占据大半江山。可以预料,改革一旦启动并进入正轨,武侯区市民将在助残、计生、养老等民生环节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与此同时,包括准入管理、资金监管以及社会化评估等在内的“1+7”的配套制度,正在加快研究推进中。
“由政府管理到社区自治,武侯区社会网格治理正在华丽转身,”杨海平说,“老百姓的事自己定了就可以自己干。”
从“购买岗位”到“购买服务”
会上透露,全区的社区书记将于次日开始紧张的专题培训。
而更多的人,特别是原本被赋予提供社区综合服务职能的570余名协管员,在此次改革的关口下,将面临走与留的十字路口。
据介绍,用于匹配综合服务协管员岗位的资金额度,将转而投向竞争更为激烈、市场化程度也更高的政府服务购买领域。
对于数百名协管员的未来,杨海平在会上给出了一条“平稳转移”的原则和两条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实现劳动关系的平稳转移,除了通过选举产生的‘两委’成员外,其他人员将全部实现社会化。” 杨海平介绍说。
对于如何“社会化”,杨海平表示:其一,鼓励有一定业务能力的骨干成立社会组织,进入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其二,由社区牵头,鼓励大多数协调员自愿转移至正在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同时薪酬待遇将有较大提升。
晋阳社区书记李含荣介绍说,目前他所在的社区,有80%的人员愿意转入社会组织。
成都本土社会组织迎来“机会”
“社会组织能够一定程度上整合社区资本,衔接专业领域与公共服务。”玉林东路社区书记杨金惠深有体会,她所在的社区已先期引入并培育了一些互助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组织。
在《武侯区关于社区平台购买社会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武侯区对购买对象做出了明确描述:拥有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专业团队,以及一些符合条件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被尽数纳入视野。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政务购买服务,在《意见》中也有了初步勾勒,包括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比选等环节在内的程序设计,足以显示武侯区以制度刚性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引进品牌社会组织的觉悟。
已列出清单的139项政府购买服务虚位以待,这对于正处发育发展阶段的成都本土社会组织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
“谁能更好地服务,就购买谁的服务。” 列席通气会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代曦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