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社区矫正人员近8000人

12.12.2013  09:36

  废止劳教制度后,我省将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健全社区矫正制度

  本报讯(记者庞莹)作为灵关镇在册的27名社区矫正人员之一,12月10日一早,赵雷(化名)接到雅安市宝兴县灵关司法所的电话,要求他下午2点必须到司法所接受谈话。记者12月11日从省司法厅获悉,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我省将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预计明年初,我省将出台《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全面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

  数据显示,今年,全省社区矫正人员新增近8000人,目前共有社区矫正人员36400多人。“劳教制度废除后,审判机关在使用刑法上会有变化,可能会增加社区服刑人员数量,但不能简单理解为劳教制度废除后,劳教对象全部转到社区矫正。”省司法厅基层处相关负责人预计,未来5年内,社区服刑人员数量将快速增长,将会成为社会管理中一个数量庞大、身份特殊的人群。

  “建立档案,采集指纹,定期找社区矫正人员谈话并做详细谈话记录,还要到社区矫正人员家中走访,组织他们参加社区服务、集中学习……”王万海是开江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股长,他和两名同事负责着该县153名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要把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工作量其实很大。”王万海坦言。

  目前,全省4670个乡镇(街道)虽然都有司法所,但平均每所矫正人员不到1人,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矫正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基础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社区矫正制度发挥作用。此外,多数地区虽然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额度很小,靠政府临时性拨款或挤占其他业务经费来满足工作需要。省司法厅基层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当前最急迫是要尽快出台《社区矫正法》,同时赋予从事社区矫正管理人员刑法执行权力。

  为应对管理人手不足、身份尴尬、法律滞后等问题,一些地方正在和通讯部门合作研究“手机定位”,用来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司法所为每名社区矫正人员都配备了“移动位讯通”——一部专用手机并和系统联网。通过这套系统,在大屏幕上就可以实时定位矫正人员所在位置,还可以通过打电话、让矫正人员拍摄实时照片等方式加以确认。

  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我省将出台《四川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同时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不同类型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与管理、分类分阶段教育等进行规范,并针对社区矫正人员违法管理规定的处罚和及时收监等执行难点做出相应规定。此外,我省还将建立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社区矫正档案管理规定》。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开展“亲情帮教大走访”,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做到以帮促管,以帮促教,充分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