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治理:让社区"小细胞"激发城市"大活力"

11.02.2016  11:20

  小区里挂上红灯笼,贴上春联,还亮起彩灯。对于遂宁市船山区和平花园小区二期的300多住户来说,今年年味有太多不同。在小区物业自管小组一年来的带动下,这个曾经的“全城最差小区”换了容貌。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倾。位于遂宁市主城区的船山区,近年来不断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创新,通过做好社区里的小文章,激发了城市发展的大活力。

  小区的事居民说了算

  “社区是城市细胞,社区治理好了,整个城市自然就好了。”2月4日,遂宁市船山区和平西路社区党委书记李强告诉记者,如果把城市看成一个有机体,社区就是这个有机体中的“小细胞”,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就是需要让这一个个的“小细胞”充盈有活力。

  和平西路社区属于遂宁市老城区,辖区38个小区,绝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建起来的,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环境脏乱差、管理无序等问题普遍存在。

  从2012年开始,和平西路社区开始探索小区居民自治之路。针对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从小区居民中选取代表组成物业自管互助小组自行管理;每个小区制定业主公约,小区居民行为规范自画方圆;环境改造、设施添置等小区公共事务,小区居民集体商议,自己拍板。

  几年下来,包括和平花园小区二期在内多个老旧小区换了容颜。“居民自治的核心,就是让居民参与其中。”李强说,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让居民对社区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和平西路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已在船山区6个街道办和36个城市社区中全面推进。2015年11月,船山区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成员涉及组织部、政法委、团区委等24个区级机关单位。“全面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和创新社区治理,是领导小组的核心使命。”船山区民政局局长吴强认为,从传统的“社区管理”到现代的“社区治理”,一字之差,带来了船山区城市社区面貌的改变,也激活了整个城市的内生活力。

  社会组织成为社区好帮手

  “去年,团队走进16个城市社区,服务3000多名普通居民。”2月5日,说起过去一年的工作,遂宁慈航社会组织负责人王金成满是欣喜。

  船山区燕山社区居委会主任贺茂兰同样感到欣喜,通过引入志翔、慈航社工和石英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这三个好帮手,燕山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起日间照料、科普活动、心理咨询等专业驻点服务,让原本冷清的老旧社区又有了新活力。“社区减负只是减少了社区的行政性事务,但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期望值只会越来越高。”贺茂兰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社区,既解决了社区自身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充分保证了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目前,以船山区为核心的遂宁市城区范围,已基本实现“一社区五组织”。同时,还建起首批16个以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示范点。社会组织可针对社区实际和居民的不同诉求,为社区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今年还将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上多做文章。”吴强介绍,社会组织将逐步成为协助区政府开展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接者,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推动者。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在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和创新社区治理的探索实践中,船山区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船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党建办主任涂小军表示,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已经成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先锋力量。

  如何让社区基层党建落到实处?船山区找到了580(我帮您)党员志愿服务平台这个载体。2013年11月,船山区正式成立580党员志愿服务总站,在6个街道办事处设立分站,在36个社区设立多个服务网点,形成了“1+6+N”的多层次服务架构。

  目前,城区580党员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3800余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占了70%。通过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机制,党员志愿服务“一杆到底”直达社区。党员志愿者可以根据各自特长,利用空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是社区治理的示范者和骨干力量。”涂小军说,党员直接参与社区服务,可带动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同时,社区治理中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也可以通过党员志愿者向上级党组织直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