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进家庭 当好健康“守门人”
25.11.2013 18:24
本文来源: 卫生厅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民生工程,一直是我中心的工作重点所在,中心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职人员具体落实相关工作。”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表示,为了给居民创建一个更好的就医环境,今年中心再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实现了公共卫生所的整体外迁,以保证健康人群和病患人群的分诊、分区流程。同时,中心社区医生入户工作也是开展得风生水起,这种颠覆传统、变被动为主动的医疗服务模式深受社区居民喜爱。
从“陌生人”变成“亲人”万千次拜访赢得居民信赖
由于社会上假药、医托等现象时有报道,各种行医骗术也层出不穷,导致居民们警惕性和防范意识过高,甚至有草木皆兵的感觉,社区医生入户送健康工作局面打开得很不容易,医护人员吃闭门羹、甚至被辱骂也是常有的事。68岁的黄婆婆(化名)是一位孤寡老人,最初家庭医师团队前去拜访的时候,她就是不给开门,认定敲门的医生、护士是骗子,言辞不善。虽然感觉委屈,但是医护人员并没有就此放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停地给她做着解释工作,一次拜访没有成功,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临走时也总是不忘给她留下点宣传资料。
不知是医护人员的真情打动了她,还是邻里间的转达让她相信了医护人员,终于黄婆婆打开了她紧闭的房门,将医师团队迎进了家,伴随着入户访视工作的开展,双方的关系也是一日千里,现在黄婆婆已将医护人员视为亲人,如果哪次哪位熟悉的人员没有前往,她还会主动地嘘寒问暖。
为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传统医疗服务观念,自2011年4月1日家庭医生工作开展以来,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已组建了5支全科医师团队,截至2013年9月,累计与12911户签订了《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协议书》。医师团队也按协议内容定期上门服务,主要开展了免费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慢性疾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今,社区医生进家庭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深受辖区居民的欢迎。
“谁建卡谁回访”制度加强对特殊人群入户访视
除了正常的健康随访,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特殊患病人群也实施了入户访视,虽然这加大了工作的强度,但是工作的成效却是显而易见的。
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展了妇保医生与儿保医生同入户工作,同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访视,还规定了谁建卡谁回访的责任制度,有效杜绝了因责任不清而发生的疏漏情况,而上门为产妇、新生儿提供产后检查、母乳喂养等健康指导,有效提高了访视质量,降低了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此外,针对犀浦地区流动人口较多的特点,中心还创新制作了流动孕产妇联系卡,并通过村医生、妇女主任等多种渠道,在第一时间掌握流动孕产妇的信息,有效降低了流动孕产妇的生育风险。
此外,作为郫县乡镇卫生院中唯一一家承担结核病诊疗的单位,中心安排了专职医生管理结核病,针对结核病病人进行建档、定期访视、规范治疗,逐一详细记录以便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提供健康咨询,切实加强了对结核病患者的监管,也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传播。
防范胜于治疗对精神疾病患者全面管理
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防范永远胜于治疗,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早就组建了由社区医生、镇残联干事、社区居委会主任、辖区民警、病人家属组成的五位一体社区看护小组,全方位地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务。中心还建立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个案,分类管理,每月入户访视或电话随访病员,建立入户访视簿,指导患者家属及本人了解精神病的相关知识,并经常组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培训和定期座谈交流,切实加强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降低了精神疾病患者的肇事概率,有效减少了社会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实,社区医生进家庭只是众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点滴,是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项发挥自身功能的举措。作为郫县乡镇卫生院之一,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连续多年获得了郫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评和年度目标考核第一名的不俗成绩;此外,近年来在医疗服务质量上也有较大提高,开设了皮肤科、产科、重症医学科等二级科目,并按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为创建二级医院做好了进一步准备。
据悉,今年犀浦地区的常住人口从去年的6万人一下陡增到了今年的12万多,中心主任表示,“服务人口的激增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压力,但也正是这样的压力才激发了更大的动力,中心上下均想方设法调动职工积极性,凝聚正能量,提高工作效率,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以我们的热忱去开拓创新,用我们的努力,为辖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一片蓝天!”
本文来源: 卫生厅
25.11.2013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