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事大家议,崇州市委社治委让“好地方”好上加好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6日电 小区治理如何规范,居民服务如何提升……小小社区,千头万绪,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16日,东风村比平日更加热闹,院坝里、树荫下、乡道边,处处欢声笑语。“以前出门就是稀泥,林盘里环境差,居民积极性不高,现在好了,车一路开到门口,城里的家人、游客都爱来。”村民张大爷笑言道。
便民服务中心。(崇州市委社治委 供图)变化源自于基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地处崇州西大门的东风村,通过持续开展乡村治理,探索出“一核两线多元”的发展路径,组建了林盘治理党支部,搭建“党员+社工+群众骨干”的协商议事平台,成立院落管理委员会,建立起“党员示范、群众参与、院委评比、村委激励”的机制,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评先进”“村规民约互评比”“集体文化共创建”等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林盘院落治理的积极性,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友好。
东风村并非“独一家”。近年来崇州市委社治委围绕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建设,深化“一核五体系”乡村治理机制,以改革提能级、实践促创新、发展强治理为主要抓手,促进乡村各类场景与多元业态叠加渗透、优质产业与原生生态互促共生,把乡村打造为诗意栖居的聚居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家园。
在崇州上南街社区银杏大院,由于居住多年,小区整体环境水平无法满足小区业主需求,如何发挥基层自治力量来解决现实问题,成为社区治理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
“我们成立小区党组织,推动党员参与小区建设;组建院委会,制定《院落管理公约》等规章制度;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居民志愿服务队”“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管理队伍,引导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上南街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介绍,院落中134户人家全都参与到了小区的治理中,在社区党委的引导下,居民自己开院坝会协商小区事宜,主人翁意识被充分激发调动起来,建言献策非常踊跃。
“通过改造,我们小区已完全看不出几年前脏乱差的影子。”李大爷是小区居民也是院委会成员,他全程参与了小区的治理,亲身经历了家门口的变化,“我们小区现在环境美了,停车方便了,很多以前搬出去住的老住户,现在都搬回来了”。
如今的银杏大院里,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我们这有不少慕名而来参观的群众,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在茶余饭后拍照、打卡的‘网红小区’。”居民张大姐说。
这两年,崇州已有175项审批服务事项可在各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还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
怀远镇采取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特殊群体服务小队”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做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同时,成立了3支党员先锋队,下沉9名党员至村(社区),开展“贴心代办送证上门”“耐心帮办指导流程”等服务。
文井江镇位置偏远、地广人稀,地理环境特殊,为更好服务群众,该镇建立了“1+3+N”便民代办制度,即1个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乡村组3级干部服务团队和N个组团式服务。特别针对居住在边远地区和镇域范围以外的群众,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在龙黄村,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健身广场、农家书屋、村民学院、村卫生站等便民服务设施应有尽有。依托这些设施基础,龙黄村时常开展红白事宜和、垃圾分类、传统文化传承等宣传和文体活动,“家门口”的服务越来越细致,越来越能走进居民心坎里,“我们在推进乡村治理上更多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举办更符合村民需求的活动,持续完善社区服务,下一步也会考虑投建和完善老年大学,让更多的老年人能老有所乐。”龙黄村相关负责人说。(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