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贾小燕:工作好不好 居民说了算
□林凌 本报记者 熊润频
7月2日一早,坐了一宿火车刚出站,贾小燕就直奔办公室,她得跟同事把“爱心创意坊”征集通知起草出来。“‘一坊三链’(爱心创意坊、养老服务链、少教服务链、便民服务链)是社区最近的主要工作,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搁了。”
贾小燕是攀枝花市西区玉泉街道巴关河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党总支第三党支部书记,她开创了“一点三线”社区治理模式,跟居民打交道15年,是大家口中的“贴心人”。
“一点三线”推进居民自治
去年3月,老党员李春生找到贾小燕:“贾书记,芳草巷路口那些随便摆摊的你们管一下啊,影响环境不说,还影响人休息。”可带领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后,贾小燕听到主张取缔和建议保留两种不同声音。
贾小燕把附近居民代表召集到一起表决,80%的居民同意取缔。做通了持反对意见居民的工作,这一问题最终解决。
巴关河辖区新旧楼栋、新旧小区交叉存在,贾小燕创新地提出“一点三线”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要充分发挥居民自治。”贾小燕说,制定居民公约,采取“楼栋公约”、“小区公约”、“社区公约”三级联约模式。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交流,靠走“民情线”;为困难群众救助补贴,靠走“民生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靠走“稳定线”。
在贾小燕的推动下,巴关河社区建立警务联席会议,居民“有事找司法”。今年,巴关河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7月2日下班后,贾小燕带着水果来到张天文、孙泽富家。
张天文、孙泽富是辖区的留守儿童。在党支部研究解决兄弟俩的看管问题时,贾小燕主动提出当孩子们的“临时妈妈”。
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廉租住房补贴、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添置衣物,“贾妈妈”事无巨细。
贾小燕还创办“五点钟课堂”,开办“少儿之家”,由党员义务辅导,社区的小朋友都叫她“贾妈妈”。
在老人的眼中,贾小燕则是“乖女儿”。
2014年年三十,得知“三无老人”詹定生病危,贾小燕和党员志愿者立即把他送到医院。住院期间,她天天去看望;老人逝去后,又帮着处理后事。
贾小燕也积极带头与孤寡空巢老人“结亲”,以“儿女”身份为他们带去精神慰藉。
一干15年只为内心的满足
2001年,贾小燕中专毕业到社区工作。“当时一个月工资才4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贾小燕想跳槽,但随后一件事却改变了她的想法。
当年8月,年逾八旬的游大爷夫妇到街道申请低保。老两口办完手续后,直接回了家。因为下班顺路,贾小燕把申领下来的170元低保送到老人手中。“老太太拉着我的手,非要我进屋坐一会儿,特热情。我一下就感觉到人生价值的存在了。”
就这样,贾小燕安心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下来。“工作好不好,居民说了算。”多年来,社区居民已习惯了有困难就找贾小燕,居民的褒奖和认同带给她最大的满足,“真心想把这个工作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