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聚焦“科技变革与人文创新”
4月9日,第九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科技变革与人文创新”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山东大学、同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研究,科技变革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与现代人文精神的有机互动,数字人文学科的意义与前景,媒体融合与文艺变革创新,人工智能参与文艺创作的经验与反思,互联网文艺的成就与突围等热门议题展开了讨论。
学校副校长陈朝先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陈朝先认为,在新时代下既要深入思考科技变革给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又要总结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融合中的经验。他希望在移动通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众多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借助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我校人文社科学科的内涵建设。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辑王炳林在会上介绍了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融合与交叉的方向,并指出,学术研究要跳出狭隘的学科界限,开拓广阔的学科视野,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多学科融合研究,培养创新型、融合型、应用型人才。
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郑剑平介绍了文艺学院的发展概况,相信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学校人文社科平台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丁国旗对绵阳作为科技城立足技术进行“科技变革和人文创新”的现实条件和优势作了分析。
本次会议组织了三场主题发言和两组分组讨论,参会专家学者立足各自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会议主题,围绕媒介融合语境下文艺美学范式转换研究、科技变革与人文创新语境中的新时代人文主体精神重构问题、技术哲学的未来走向、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党圣元教授深入分析了科技变革与人文创新语境中的新时代人文主体精神重构问题,山东师范大学的孙书文教授对科技、市场、大众之于网络文艺的作用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多位参会的青年学者也都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成果,就科技变革与人文创新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诸多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纵深发展和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建设影响深远。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副总编辑杨海英和文艺学院党委书记韩新明分别主持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
(刘芳池 编辑)(文艺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