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来扶贫打开致富门

01.06.2015  11:16

杨秀兰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向上行驶,道路两旁核桃树嫩绿的叶子伴着清风拂动,地里的茶树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不远处,在大山怀抱中,一特色聚居点若隐若现。

  “看到那片用陶土砖建造的聚居点时,金台村便到了。”金台村村支部书记袁宗成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聚居点 社会扶贫效益好

  金台村位于南江西北方向,距县城9公里,是个贫困落后的村子,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属于典型的旱山村。“2010年9月,村里发生了地质滑坡,20多户村民没了房子。”袁宗成说,“因为穷,老百姓拿不出钱盖新房子,只好在原来房屋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一直住着低矮潮湿不安全的土坯房。

  “2012年,香港大学两名教授到金台村实地考察后,按照‘太阳光照充足、空气流动充分、防震抗震’的设计理念,免费设计出一套适合该村地形地势的房屋构造方案。”流坝乡驻村干部钟登才指着聚居点色彩斑斓的房屋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香港大学的教授还招引香港南丰集团来村里,投入了200多万元为村民修建房屋。

  记者放眼望去,远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设计精致、基本成型的极具港式风格的建筑楼,与本地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巴山新居”互为依衬,相得益彰。“经过两年左右的建设,全村共完成了27户地质灾害户的住房新建,目前已住进5户,其余22户正在装修。”袁宗成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社区中心建设、净化水池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

      扶持产业发展 专项资金专用

  在金台村4社,连片的茶园依山傍势绵延开去,畦畦茶树苗吐出翠绿的嫩芽,几个老百姓正在自己的茶园里忙着除草。“我们这里是南江大叶茶的发源地,老百姓以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村民袁宗成望着远处一垄垄茶地告诉记者,“‘无处不见茶,处处都有茶’说的就是我们村的茶叶发展现状。”

  2014年,金台村争取到县扶贫连片开发资金100万元,完成了0.6公里村道路硬化,整理土地50亩,新建耕作道1500米,新植南江大叶茶100亩,改造低产茶叶50亩。同时村里引进浙江蜀江生物科技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老百姓增收致富。

  “我家以前种了5亩左右的南江大叶茶,但是由于种植时间太久,现在产量和产值都不高。”今年65岁的何淑章是金台村情况比较特殊的一家困难户,丈夫和儿子都不在了,独自一人养着孙儿,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肩上,“去年政府拿钱给我家耕了地,种了2亩茶叶,把以前的茶树也改造了。去年就增收了5000元左右。

  瞄准每个贫困户 实施精准扶贫

  金台村通过精准识别,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全村98户347人中,识别出贫困户17户63人。“村里的贫困户大都是因自然灾害致贫、因病无劳动力致贫。”钟登才说,“通过仔细分析致贫原因,我们瞄准每个困难户,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实施精准扶贫。

  “前段时间农忙,我们要种庄稼顾不过来,住房子的事全靠驻村干部帮忙。”今年63岁的岳文春和老伴抚养2个孙儿。“去年我们家被定为困难户,帮扶领导不仅把我两个孙儿的读书问题解决了,还给我送来了小猪和鸡鸭苗,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

  走进村民袁宗孝家的新房子,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精准扶贫让真正的困难户住上了这么好的新房子,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袁宗孝一脸笑容地说。